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

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

《松峰说疫》六卷,《温疫论类编》五卷。清刘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奎字文甫,号松峰。诸城(今属山东)人。刘氏家门鼎盛,然刘奎淡于功名,家居不出,以医术济人,颇有医名。其父字引风,素精医。刘奎承家学,潜心医学研究。《松峰说疫》成于乾隆四年(1789)。共分六门,亦为六卷。卷一为述古,引述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及诸贤关于疫证之论述,兼抒己见,又及医案;卷二为论治,温疫名义论、统治八法、仿伤寒六经治法;卷三为杂疫和治法,备列俗称,各种温名、翻名、挣名,多为齐鲁间土语,而北方燕豫秦晋亦间有同称。其治法则称得之于泰山石壁中,试之有效,故广流传;卷四为辨疑,辨析前人治瘟疫偏误之失,伤寒与温疫之不同,并论说自己之见解以及与旧说相异之处;卷五为诸方,随证应用之诸方,多分载于各论治之下;卷六为运气,详论五运六气、司天在泉,与温疫联系最大,病情变幻莫测,医家随证施治,关健皆在于此。刘氏之说,兼通古今,其施治尤注意于乡僻贫寒之地,其处方用药,往往就随地可得之植物药材,发明应用,不尚奇珍。多为穷乡僻壤设立药方,如当时医家黄元御以浮萍代替麻黄,即刘氏所创。此书对研究温病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。《温疫论类编》亦为温疫类著作。是对吴有性《温疫论》重加订正编次。刘氏认为吴有性《温疫论》虽见解卓越,但“嫌其序次乱杂,前后倒置,不便观览”,故结合其临证经验,予以评释,有所增减。卷一为诸病;卷二为统治。前二卷,论述温疫病情,治法;卷三为杂证,论温疫诸杂证;卷四为撮要,论妇人、小儿温疫治疗;卷五为正误,正“伤寒例”有关温疫之误等。刘氏多有发明之处。而《温疫论》经刘氏“类编”和“评释”后,更足以豁习者之目,传作者之心,有益于后世。刘氏此书流传极广,曾远扬日本。上述刘氏二书曾收入《说疫全书》中。刘嗣宗序中称:刘氏所著之书尚有《中西救急简方》、《景岳全书节本》、《四大家医粹》等,然今不见传本。有嘉庆四年(1799)新刻本、道光二十年(1840)三让堂新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节县志

    三十六卷首一卷,清曾秀翘修,杨德坤等纂。曾秀翘字仲成,南丰人,进士,曾任奉节县知县。杨德坤,字子静,长寿人,举人,曾任奉节县教谕。奉节附郭夔城,郡志即县志,然郡志兼各属县,指本境详略自殊。曾秀翘任县令

  •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

    一卷。补遗一卷。罗振玉(1866-1940)撰。罗振玉,字叔蕴,一字叔言,号雪堂。生于江苏淮安,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,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,遂恒以“上虞罗振玉”自居。曾搜集和整理甲骨、铜器、简牍、明器、佚

  • 吕望兴周

    见《武王伐纣平话》。

  • 七录

    十二卷。南北朝阮孝绪撰。阮孝绪(479-536),字士宗,谥文贞处士,河南尉氏人,著名目录学家。童年时过继给有万贯家财的叔父,不爱金钱而爱读书。屏居一室,苦攻坟典,谢绝交往,远离仕途。13岁通晓五经,

  • 尹楚珍年谱

    不分卷。清尹壮图(1738-1808)自记。壮图字万起,号楚珍,云南蒙自人,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进士。历任刑部主事、江南道监察御史、内阁学士等官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因进言获罪,降职回籍,

  • 字诂

    一卷。清黄生撰。黄生生平见“义府”。是书取曹魏张揖《字诂》以名其书。所辑多单音词,黄氏根据六书理论,分析字形,审定音读,判断通假,追溯源流,引据淹博,间用方俗口语。《四库提要》赞是书云:“于六书多所发

  • 续疑年录

    四卷。清吴修(生卒年不详)撰。修字子修,号思亭,浙江海盐人。跟从钱大昕游学。为刻钱氏《疑年录》,又以浏览所及,撰成续编,得四百余人。现有海盐吴氏刻本。

  • 夏小正疏义

    四卷(附《释音》《异字记》)。清洪震煊(1770-1815)撰。洪震煊,字檆堂,洪颐煊弟、拔贡生,精于经学。是书以传文为主,实事求是,不敢妄改传意,深合疏家体例。依其自序所云,是书“解必衷诸古训,说或

  • 天下金石志

    无卷数 明于奕正撰。于奕正,详见《帝京景物略》条。据《因树屋书影》所叙,于奕正生长京师,平生未出国门,晚年始一游江南,遂以旅卒。于奕正在本书中,根据前人的著作,具载古来金石之所在,并略述撰书人姓名、年

  • 汇苑详注

    三十六卷。一名《类苑详注》。旧本题明王世贞(详见《异物汇苑》撰。邹善长重订。邹善长不知何人。此书成于万历三年,《明史·艺文志》亦著录。全书共二十七部。书前列所引用的书目,似乎浩博,其实就是采掇唐宋诸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