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楚辞评注

楚辞评注

十卷。清王萌(生卒年事迹不详)撰。王萌,字逊直,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诸生。《楚辞评注》卷首有王萌自序,目录,并附《后记》。《后记》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。此书由王萌评注,其侄王远(字带存)考音。扉页左右还署曰:“高安朱可亭(名朱轼)、竟陵王逊直两先生注订。”各篇的校订人分别如下: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朱轼,《天问》胡克宽(字检庵),《九章》族子五介修,《远游》朱琦,《招魂》唐建中,《卜居》王元墀,《九辩》、《大招》谭一豫,《惜誓》高宗濂,《渔父》未署名,其校订者当为同卷之《卜居》;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、《招隐士》三篇亦未署名,其校订者当从《惜誓》。王远除考音外,对字义、文义时加按语,以“远按”标之;朱、胡等亦有按语,分别冠以“可亭曰”、“检庵曰”。其中王远、朱轼按语较多。正文十卷:卷一《离骚》,卷二《九歌》,卷三《天问》,卷四《九章》,卷五《远游》,卷六《招魂》,卷七《卜居》,《渔父》,卷八《九辩》,卷九《大招》,卷十《惜誓》、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鵩鸟赋》、《招隐士》。此书特点:一、善于阐发《楚辞》文义。如《离骚》“夕归次于穷石兮,朝濯发乎洧盘”句,王逸注“言宓妃体好清洁……遁世隐居,而不肯仕也。”显然违背诗旨。王萌则曰:“正见宓妃遨游自恣之意”,联系下文,可知王萌解是切合文义的。再如《离骚》“陟升皇之赫戏兮,忽临睨夫故乡”句。王远按曰:“此承上娱乐,言己方驰神高远,上登于天,忽然俯临下土,旁睨故乡,又不觉悲从中来,不可断绝,如苦人得喜梦,乍然惊醒,呜咽不胜。”不但串通了文义,而且道出诗句弦外之音。二、对九歌等篇短作品用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加以诠释,多有可取之处。如《九歌》首篇《东皇太一》,共十五句,将其分为三段,王远分别按语:“此言佩饰之盛”,“此言祭品之洁”,“此言歌舞之备”,仅十八字,将全诗大意准确概括出来。三、善于以《楚辞》证《楚辞》,即所谓互证法。如对《离骚》“驷玉虬以乘鹥兮,溘埃风余上征”。王萌在诠释文义,赞扬屈原文字表达的精巧之后云:“《远游》及《九辩》末章,皆如此命意”,这样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。四、通过按语,精当地点评《楚辞》的艺术技巧。如对《离骚》“悔相道之不察兮”至“岂余心之可惩”二十四句(分为六章),朱轼曰:“此六章于山穷水尽处,忽设悔之一想,志益坚,情益深,文字益畅。”颇能揭示此段文义婉转,文势跌宕的特点,真乃点睛之笔。当然,此书也有误说,如《离骚》求女一段,释为“求贤人与之共事君者”,大抵不误,但将求宓妃解为求三皇之佐,求佚女为求帝之佐,求二姚为求王之佐的说法,则过于穿凿。《涉江》“山峻高而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雨。霰雪纷其无垠兮,云霏霏而承宇。”此四句诗本写放逐生活险恶的自然环境,进而比喻社会环境之险恶,未为不可,但王萌却说:“此言其所至之地之苦景,亦以喻谗人蔽君之象也。”便有违诗旨。主要版本:康熙十六年(1677)刊本,日本西村硕园藏。康熙刊本,北京图书馆藏。乾隆二年(1737)鲈香居士刊本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刻本,北京、湖南、湖北秭归图书馆藏。乾隆四十四(1779)三和堂刊本,上海图书馆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荣木堂赋

    一卷。明陶汝鼐(详见《荣木堂文集》)撰。此集有赋一卷,共六首,分别为《昔游赋》、《哀湖南赋》、《洞庭湖赋》、《汤泉赋》、《荔枝赋》、《小孤山续梦赋》。尤以《哀湖南赋》著称,仿效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的

  • 周易广义

    ①四卷,图一卷。明郑敷教撰。敷教字汝敬,江苏吴县人。崇祯三年(1630)举人。此编用注疏本,以程传、朱义为主,加以推广,阐发其说,故取名为“广义”。凡是诸儒之说与传、义相符的则采用,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

  • 礼记音义隐

    一卷。谢氏撰,清马国翰辑。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马国翰依据《隋志》两次引用此书:一题一卷,谢氏撰;一题七卷,不著撰人名氏,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。又根据《唐志》载射慈《小戴礼记音》一卷,认为《隋志》

  • 春秋麟宝

    六十三卷。明余敷中撰。敷中字定阳,衢州(今浙江衢县)人。少勤学。以乡荐执教淳安。著有《太末先生集》。该书作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,汇集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三传之说于经文之下,而以《国语

  • 龙湖文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张治(?-1550)撰。张治,字文邦,湖南茶陵人。正德十六年(1521),进士第一。累官南京吏部尚书。为文渊阁大学士,进太子太保。卒谥文隐,改谥文毅,又改谥文肃。其人明史无传。朱彝尊《静志居

  • 东坡事类

    二十二卷。清梁廷楠(1796-1861)撰。廷楠字章冉,广东顺德人。副贡生,咸丰时赐内阁中书,加侍读衔。梁氏为清文学家,通史学,善诗文,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,著有《夷氛闻记》、《藤花亭诗文集》等

  • 字考启蒙

    十六卷。明周字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宇字必大,西安左卫(今属陕西)人。嘉靖己酉(1549年)举人,官户部主事。这是一本正字的书,分为四考:正形、殊音、辨似、通用。前三门以《洪武正韵》分部编次,惟“通用”

  • 吴越纪余、附杂吟

    六卷。钱贵撰。钱贵字元抑。明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,此书主要采辑吴越故事,分题编录,亦多附以论断。书前有正德五年(1510)自记,称其书有大纲三首:编年、书法、世家,另杂拟之十五事,共分成六卷。《吴越

  • 周易旁注图说

    二卷。明朱升(1229-1370)撰。升字允升,安徽休宁人。元至正四年(1345)举于乡,授池州路学正,大江南北从学者甚众,号“枫林先生”。朱元璋下徽州,召升问计。后从军,拜侍讲学士。洪武中官至翰林学

  • 近言

    一卷。明顾璘(1476-1545)撰。顾璘字华玉,号东桥居士,苏州(今属江苏)人,寓居南京。弘治进士,授广平知县,官至南京刑部尚书。少负才名,与陈沂、王韦号“金陵三俊”。后宝应朱应登继起,时称“四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