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正蒙初义

正蒙初义

十七卷。清王植撰。王植有《四书参注》已著录。《正蒙》是张载的重要著作,原只数万言,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,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。这是一部哲学著作,它与《西铭》、《易说》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。张载提出了“太虚”这一表示物质特性的范畴,在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道路上,是一个进步。他说:“气坱然太虚。升降飞扬未尝止息,《易》所谓‘纲缊’,庄生所谓‘生物以息相吹’,‘野马’者与?此虚实动静之机,阴阳刚柔之始(《正蒙·太和篇》。又说:“气之聚散于太虚,犹冰凝释于水,知太虚即气,则无无”(《太和》)。这就是说,世界的本体是元气,这种气是无形的(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),气的聚合、分解(散)都是暂时的现象(客形)。太虚就是气,不是在气之外还有一个太虚。《正蒙》注释很多。是书,诠释《正蒙》。冉祖、李光地、张伯行之注,列于程朱诸说之后,并采张子《经学理窟》、《语录》、《性理拾遗》相参证,而又各以己见参订于后。其大旨谓张子见道原。从儒释异同处入。故其言“太虚”皆与释氏对照。又谓太虚有三义。又谓程朱多不满此书“太虚”二字。然晰其旨,殊涂同归,正不必执程朱诸论以毁谤。又谓《诗笺》、《书序》、《礼疏》、《旧说》张子所用颇多。今人习见习闻,皆程朱遗泽,遂咤而怪之。当时能破门户之见的,其谓张子自注。又谓十七篇为苏昺所传,张子所,李光地本多割裂,其辨析皆为不苟,称张伯行注出于他人之假名,非所自著,云云,亦足资考证。有明刘玑《正蒙会稿》,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宏道书院刊续编咸丰八年(1858)刊《惜阴轩丛书》本。清王植《正蒙初义》十七卷,清乾隆三十年《四库全书》抄本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太平洋书局《船山遗书》本,1956年古籍出版社本,1975年中华书局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沔阳州志

    ①二十卷,清佟成年、王之佐修,王浩冲、杨士元、王尔楫等纂。佟成年,字君荣,辽东抚顺人,贡生。王浩冲,字文选,直隶长垣人,荫生。杨士元,字恂庵,江苏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,进士,先后官沔阳知州。王尔楫,字

  • 汲古阁校刻书目

    一卷。明毛晋撰。毛晋(1598-1659),原名凤苞,字子久,改名晋,字子晋,号潜在,晚号隐湖,又号汲古阁主人,笃素居士,江苏常熟人。汲古阁为其藏室名,所藏逾八万四千余册。目中附刻有毛晋印记之原本,记

  • 吾友于斋诗钞

    八卷。清张锡爵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锡爵,字担伯,号中岩。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寄居吴江,工诗。本集前有雍正三年(1725)张云章序,题曰“原序”。又有乾隆六年(1741)朱稻孙序,是刊此本

  • 仪礼经传通解

    三十七卷,附《仪礼经传通解续》二十九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熹字元晦,一字仲晦、号晦庵,晚号晦翁,别号紫阳。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侨居建阳(今属福建)考亭。绍兴进士,任泉州同安县主簿。淳

  • 御制文初集

    三十卷。《二集》四十四卷。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(1711-1799)撰。《文初集》三十卷录文共五百七十余篇,分为十九门。《二集》四十四卷,录文凡四百一十余篇,分为二十三门。每门各依年代编次。所录之文均其

  • 瀛奎律髓

    四十九卷。元方回(1227-1307)编。方回字万里,号虚谷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此集为唐、宋二代律诗的汇编,所取尽五七言近体。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、五星聚奎之义,故名集《瀛奎律髓》。创“一祖三宗”

  • 簪花阁诗集

    一卷。《遗稿》一卷,《悟笙唱和初集》二卷。清郭润玉(见《湘潭郭氏闺秀集》)撰。此书是《湘谭郭氏闺秀集》其中之一。此书前有郭润玉所写自序,共收诗一百五十首。《悟笙唱和初集》是郭润玉与其夫李星沅唱和之作。

  • 睢宁县志

    十八卷。清侯绍瀛修,丁显纂。侯绍瀛,字东洲,清广西临桂(今桂林)人。举人,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,十五年调知沛县。好文学,善诗歌,著有《南游草》、《北游草》,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《沛县志》。丁显,字西圃,

  • 经世硕画

    三卷。明辛全(见《衡门芹》)撰。此书辑录前代有关治道的事迹和议论。分为二门,一曰《圣典采据》,皆记所谓自明太祖至明英宗五朝的善政。二曰《定论采据》,皆为宋明诸儒的论说,附有北魏至唐代的四条。书为其门人

  • 郑大司农蔡中郎年谱合表

    一卷。清林春溥(详见《春秋经传比事》)编。此书为东汉郑玄及蔡邕年谱合表。郑表据沈可培所撰《郑康成年谱》,蔡表据王昶所撰《蔡中郎年表》。书横分三格,上格纪时事,中格纪郑,下格纪蔡。二人行事撰述,与时事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