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殷礼征文

殷礼征文

一卷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字静安,一字伯隅,号观堂,一号永观,浙江宁海人,近代学者。王国维于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史学、训诂无所不精,实为一代学术宗师。晚年从事金文、甲骨文研究,主张以出土文物参订古籍,对史学界影响较深。有《静安文集》、《人间词话》、《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》等著作留世。《殷礼征文》一书是王国维以金甲文字参订古籍观点的实践,全书用甲骨文材料考证商礼。其书内容有五种:第一、商人以十干日名命的由来。指出:以十干命名在夏朝有孔甲、履癸。商的祖先从土甲微以下无不用十干日名命,以甲骨卜辞为证知道凡名甲的则在甲日祭,名乙的则在乙日祭。因此知道商人甲、乙等名号是专为祭祀而设,凡甲日生的就甲日祭,因此称为上甲、大甲、小甲、河亶甲、沃甲、羊甲、且甲,其它日生的也如此,都是子孙对他们的称呼而不是名字。第二、商先公先王都特祭。第三、商先妣也都特祭。称商人祭先公先王先妣都是在命名的日干特祭,与周代大有不同。周代殷庙除禘、祫合祭外无特祭的名目。殷墟甲骨多文丁、帝乙时物品,距王亥已二十世,按周制多在毁庙之列,但各有特祭。知道商人对祖先不以亲疏而礼有别。第四、殷商合祭。指出商代除特祭外,也有合祭,合祭仅涉及父亲以上直系五代。第五、殷商有外祭名称,其“邦社”祭如同《礼记》的“国社”祭。只是用牲与周代有差别。此书以卜辞证古礼,“千载之惑,决于一旦。”于礼学、史学都可称名著。传世为《王忠慤公遗书》第二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图洛书原舛编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撰。毛奇龄,详见《仲氏易》条。毛奇龄认为现在的河图就是大衍之数,应当叫大衍图,而不是古代所谓的河图,现在的洛书则是采用太乙行九宫之法,也不是《洪范》九畴。因此著其说于前,更把图列于其后。

  • 见斋文稿

    一卷。《见斋诗稿》一卷。清秦锡圭(生卒年不详)撰。秦锡圭字介侯,号见斋,上海人,光绪进士。授山西寿阳县知县,政坛声望极高。光绪庚子(1900年)被调新疆,在路过兰州时,得到甘肃都督升允奏留,旅居甘肃十

  • 拾遗录

    一卷。明胡(详见《家规辑要》条)撰。此为杂考训诂之书。共分六类,一论语,二孝经,三孟子,四小学,五经说,六俪考。援引采辑,颇有根据。如其小学类中,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。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,

  • 诗经客难

    二卷。清龚元玠撰。此书以主客问答的形式,来研究《诗经》,剖析疑义,驳正旧说,抒发己见,故书名为《诗经客难》。作者能够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,依据丰富的资料,以史证诗,发现并纠正前人说《诗》矛盾与错讹之

  • 古尊宿语录

    四十八卷。明代释惠然等集录。《古尊宿语录》宋代颐藏主集,四十八卷。其颐藏主集的《古尊宿语录》一书,广采南岳怀让以下马祖、百文、临济、云门、真净、佛眼、东山等四十余家唐、宋禅师语录,多为《景德传灯录》所

  • 甬东正气集

    四卷。清董琅(生卒年不详)编辑。琅字纯斋,浙江鄞县人,该书记明末清初甬东(今舟山岛)洁身殉节及隐遁之士遗文,共得二十一人,文五十二篇,皆从他书搜采而来,随得随编,先后亦无体例。书前有嘉庆十年(1805

  • 彬雅

    八卷。清墨庄撰。墨庄生平不详。是书虽以“雅”名,实非雅体,以偏旁笔画多寡分部,似乎文字书,原名《字林》,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刊。后刊入《益雅堂丛书》内,题名《彬雅》。

  • 中庸解辨

    一卷。清王撰。号无奇子,河北霸州(今河北霸县)人。首有自序。称解释《中庸》,汉儒失之支离,晋唐以来不敢违;宋儒失之影响,元明以来不敢违。是书义求通贯,征引众解而不拘泥于一解。秦以前则有《周易》、管子、

  • 玉牒

    不分卷。清历代敕编。玉牒,即指清朝宗室谱牒。清朝规定由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玉牒。现有故宫博物院藏原稿本,另有宗人府副本原藏孔德学校。

  • 九章代数草

    十卷首一卷。清卢靖(详见《迭微分补草》)撰。《九章代数草》成书于1887年,当时卢靖任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,与华蘅芳等同堂授学。他令使学生试以西学代数知识演算中算题,校成此书。全书内容浅显,习题多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