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毛诗正义

毛诗正义

四十卷。汉毛亨传,郑玄笺,唐孔颖达疏。孔颖达(公元574-648)唐经学家,字仲达。冀州衡水(今属河北)人。生于北朝,少时曾从刘焯问学,隋大业(605-616)间被选为“明经”,授河内博士。到唐代历任国子博士、国子司业、国子祭酒等职。是书为唐贞观十六年(公元642)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主持撰疏《五经正义》之一,诸儒分编一经。《毛诗正义》出于王德韶、齐威等人之手,孔颖达主持其事,故书孔颖达疏。是书主要阐释《毛传》和《郑笺》。“传”、“笺”被称为“注”,“正义”被称为“疏”,合称《毛诗注疏》。是书对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作了详尽的疏释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说:“其书以刘焯《毛诗义疏》、刘炫《毛诗述义》为稿本,故能融贯群言,包罗古义,终唐之世,人无异词。”说明是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,它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《诗经》的各种解释及两晋、南北朝学者研究《诗经》的成果。因此唐代《毛诗正义》为官书《五经正义》之一,并作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。是书有些地方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。如对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所载孔子删《诗》之说表示怀疑。是书对理解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的内容有较大的参考价值。由于是书资料丰富,许多久已散失的资料,后人得以辑佚成书,流传于世。如清代黄奭辑《诗谱》、《毛诗申郑义》、马国翰辑《毛诗驳》、《毛诗义驳》、王谟辑《毛诗注》等,都是从《毛诗正义》中辑录出来的,对深入研究《诗经》有很大史料价值。但由于编疏时编者遵循“疏不破注”的原则,未能越出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的范围,对“传”、“笺”的分歧也不敢加以批判。因而不可避免的承袭了《毛传》、《郑笺》的某些错误,在疏解方面也有许多烦言赘语或误解。通行的有清乾隆刊《十三经注疏》本、《四部备要》等版本,诸本中以阮元校刊本为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诗补礼

    六卷。清朱濂撰。濂字理堂,安徽歙(今安徽省歙县)人。泾县包世荣著有《毛诗礼徵》。包世荣去世于道光六年(1826年),而本书成于道光十七年(1837年),在包著之后,故卷首王荫森序,亦曾提及世荣之书。朱

  • 郑司农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孙星衍(详见《周易集解》)撰。谱主郑玄为东汉著名经学家,曾于汉末被征为大司农,虽未就任,然后人或称之为郑司农。此谱首有阮元序,以为较陈鳣所编《郑君纪年》详备,并采陈谱为之补益。谱中亦多有考证。

  • 魏三体石经遗字考

    (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)。清孙星衍(1753-1818)撰。星衍字伯渊,一字渊如,号季述,又号芳茂山人。清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,著名训诂学家。曾任山东按察使、布政使,官至山东督粮道。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

  • 何劭公论语义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论语郑义》)撰。樾认为何劭公《论语注》亡佚已久,凡拾遗补缺者,只以《春秋》说《论语》而对何注无征。樾乃取《公羊解诂》中引《论语》处以存何义。是书与樾所撰的《论语郑义》体例相同,但所

  • 鲁诗世学

    三十三卷。明丰坊撰。坊字存礼,后更名道生,别号南禺外史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进士,除吏部主事。以吏议谪通州同知,免归。坊博学工文,尤善书,家有万卷楼,藏书万卷。著有《易辨》、《古书世学》、《鲁诗世学》、《

  • 圣学范围图

    无卷数。明岳元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岳元声字之初,号石帆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中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。其学以王守仁的“良知”之学为宗。此书一名《范围象教图》。其大旨以儒统摄佛、道二教

  • 掖垣谏草

    五卷。张贞观撰。张贞观,明代沛县(今属江苏省)人,字恒诚,别号惺字。万历癸未(1583年)进士,累擢礼科都给事中。万历甲午(1594年),以清皇长子出阁进读,直言忤旨,罢职为民。有《掖垣谏草》。此书所

  • 孝经本赞

    一卷。明黄道周(1585-1646)撰。黄道周字幼平,一字螭若,号石斋,福建漳浦人,明代学者,书画家。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。著有《榕坛问业》、《黄石斋先生集》等。是编系从手迹录出,经十八章,每章

  • 禹贡指掌

    一卷。清关涵撰。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,还兼采吴棫、吕祖谦、黄度、林之奇、陈经、胡士行、陈大猷、金履祥、吴澄、陈砾、董鼎、薛季宣、黄镇成、陈师凯、傅寅、程大昌诸家之说,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,互相

  • 论语张氏注

    一卷。晋张凭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凭字长宗,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官至司徒左长史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梁有司徒左长史张凭注《论语》十卷,亡。《经典释文·叙录》载《论语》张凭注十卷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《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