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求一术通解

求一术通解

二卷。清黄宗宪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宗宪字玉屏,湖南新化人,师从丁取忠,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(长沙城东北隅)的白芙堂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,黄宗宪于1874年撰《求一术通解》二卷,书前例言称:“一求定母,旧术极繁,至《求一术指》(时曰醇撰),稍归简捷,而约分之理,仍不易明。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,了如指掌,遇题有多式者,一索无遗。”“一求乘率,旧术先以奇定相求,得奇一,再立天元累乘累加,亦觉眩目。今以定母衍数对列,辗转相减,递求寄数,即为乘率,不立天元。”“一旧术有借用数之法,赘设,删之”。黄宗宪首先简化了旧术的求定母之法,他认为只要把各泛母(即诸问数)分别写成素因数的连乘积,各行定母极容易确定。他说:“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(素因数),遍视各同根,取某行最多者(次数最高的)用之,余所有弃之不用,两行等多者随意用之。以所用根数连乘之,即得各行定母。”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最小公倍数方法。他的求乘率方法是:“列定母于右行,列衍数于左行(左角上预寄一数),辗转累减,(凡定母与衍数辗转累减,则其上所寄数必辗转累加),至衍数余一即止,视左角上寄数为乘率。”黄宗宪大胆改革了秦九韶的算法,求乘率时不立天元;当各行定母为1时,他认为可不必求乘率与用数,将秦之旧术删去了。经过黄宗宪的改进。“大衍求一术”成为便于计算的可布列成连贯算式的方法,并被用来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。当代中算史家李俨认为,黄宗宪的通解方法,其理由与秦九韶方法原理是一致的,但其列式要比骆腾凤《艺游录》所述的简明(《大衍求一术的过去和未来》载《中算史论丛》第一集)。《求一术通解》的版本有:1876年丁取忠编刻《白芙堂算学丛书》本;1896年黄宗宪撰辑的《古琴古砚斋算术》本;《古今算学丛书》本;《测海山房丛刻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圃杂疏

    一卷。明王世懋(详见《却金传》)撰。是书主要记载王氏园圃中所有以及其所闻所见的花、果、蔬、瓜、豆、竹等花木、果品、蔬菜。主要以花为主,草木之类则从略。各记载其品目及其种植的方法。《续说郛》中载有此书,

  • 禹贡广览

    三卷。明许胥臣撰。许胥臣是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本书多主蔡沈《书集传》之说,对于蔡传中的一些失误,仍沿用不疑,如说汾水出于太原,其实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;又说“三江”是指松江、

  • 鸣原堂论文

    二卷,清曾国藩(1811-1872)编辑。曾国藩,原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,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。著有《鸣原堂论文》、《经史百家杂钞》(已著录)。该书分上下两

  • 含素子麈谭

    十卷。明朱清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清仁,号怀白,别号含素子,黄州(今属湖北省)人,流寓南昌为道士。撰有《含素子麈谭》十卷。此书分条札记,依类分为《行品》、《玄真》、《圣居》、《佛说》、《审世》、《博记

  • 一斋诗集

    十三卷。明陈第(1541-1617)撰。陈第,字季立,号一斋。福建连江人。万历时为诸生。俞大猷召为属下,教其兵法。后陈第出守古北口,历蓟镇游击将军。陈第善书,工于诗。著有《毛诗古音考》、《屈宋古音义》

  • 读史图纂

    一卷。明俞焕章撰,管一骖删正。俞焕章,字文伯,一骖字左仲,都是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,上起三皇,下迄明之神宗,各以世系、地域列而为图,共有图五十七幅。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,亦依各代附录,

  • 此庵语录

    十卷。清胡统虞(生卒年不详)撰。胡统虞字孝绪,武陵(今湖南常德)人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)中进士。入清,官至国子监祭酒。他潜心理学,通熟兵法。著有《兵法三家摄要》、《明善堂集》等书。此书前二卷为《成

  • 小万卷斋经进稿

    四卷。清朱珔撰。生平籍里见《小万卷斋诗稿》(辞目)。是书内容:卷一,《圣驾东巡谒陵恭进拟古乐府二十章、谨序(嘉庆十年)》及《四言诗》一首;卷二,《皇上五旬万寿恭进德符福应颂十章、谨序(嘉庆十四年)》、

  • 陆篑斋集

    十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明陆垹撰。生卒年不详。陆垹生平见《篑斋杂著》一卷辞目。此集为郁天民所编。外集二卷,而附录为诰敕、志状及赠送,诔奠的文和士民颂德的内容。徐阶志其墓,称垹读书耻为章句,尝曰:“人心与事

  • 史韵

    二卷,明赵南星(1500-1627)撰。赵南星字梦白,号侪鹤,别号清都散客。高邑(今河北元氏县)人,万历年间进士。历任户部主事、吏部考功、文选司员外郎。万历二十一年(1593)被诬专权植党,贬官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