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汇刻书目

汇刻书目

①(又称《汇刻书目初编》) 十卷。清顾修辑。顾修,字仲欧,浙江石门人,目录学家。平生酷爱读书,手不释卷,且有信手摘录的习惯。根据这些摘录,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——《汇刻书目》。首刊于嘉庆四年(1799)。该书按丛书名罗列丛书子目,编排没有一定顺序。以子目为目,各著录其书名、卷数、著者时代及姓名。共收录宋、元以来丛书二百六十一种,为后来的丛书目录树立了一个范本。以后续补颇多,有罗振玉的《续汇刻书目》十卷,刘声目的《续补汇刻书目》三十卷。这部书版本较多,现有清嘉庆中桐川顾氏原刻本、日本文政元年刊官版本、清嘉庆二十五年(1820)璜川吴氏刊本、清同治九年(1870)崇雅堂木活字印本、清光绪元年长洲陈光照无梦园刊本。② 二十卷。清朱学勤编。朱学勤(约1830-1900)字修伯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目录学家。咸丰进士,官至大理寺卿,平生读书治学,著作很多。《汇刻书目》是增订顾修《汇刻书目》的丛书书目,收录丛书五百六十七种。卷十九为释书,卷二十为道书。现存版本有光绪十二年(1886)上海福瀛书局刊本、民国八年(1919)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听雨小楼词稿

    二卷。清杨英灿(生卒年不详,约为乾、嘉间人)撰。英灿字梦裳,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。其兄杨芳灿、杨揆皆擅风雅,工诗词,名重于当世。英灿少习小令,偶尔得句,颇获二兄赞许。时相从两兄于笔砚之间,达二十余年。

  • 善卷堂四六

    十卷。清陆繁弨(?-1700年)撰,吴自高注。陆繁弨,字拒石,号儇湖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生年不详。吴自高字若山,安徽桐城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官翰林院侍诏。陆繁弨工骈文,在陈维崧、吴绮皆已下世后,自许

  •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

    二卷。齐萧子良(459-494)撰。萧子良为齐武帝萧赜次子,受封为竟陵王。他饱学厚古,与佛教另有一番偏爱,同文惠太子一样,尤喜欢佛法的研习。数次在王府廷院举行斋戒,大集群臣和僧众。不但迎请高僧讲经说法

  • 道德经论兵要义

    四卷。唐王真撰。王真生卒年不详。唐德宗(779-804)时,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,充威胜军使。鉴于安史之乱后,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,王真乃于元和四年(809)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,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

  • 定正洪范

    二卷。元胡一中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一中字允文。诸暨(今属浙江省)人。元代学者。曾官绍兴路参军。《定正洪范》一书,据宋王柏、文及翁及元吴澄三家之说并参以己意,改定《洪范》之本。其书首为图说,次为经文考订,

  • 堇山集

    十五卷。明李堂(1462-1524)撰。李堂,字时升,号堇山,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)人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累官至工部右侍郎、总理河道。著有《堇山集》。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,而李堂曾居于其侧,

  • 周易象义

    十二卷。宋丁易东撰。丁易东字汉臣,号石潭,武陵(今湖南常德)人。举进士第,官至朝奉大夫、太府寺簿,兼枢密院编修官。入元不仕,建石潭精舍,教授生徒,赐额沅阳书院,任山长。其生卒年未详。丁易东用功于易多年

  • 困学斋杂录

    一卷。元鲜于枢(1256-1301)撰。鲜于枢字伯机,号困学山民,又号寄直老人,大都(今北京)人。官至太常典簿。善书法,工诗文,赵孟頫极推重之。著有《困学斋集》等。此书所记,多为当时诗话及杂事。原本未

  • 竹云题跋

    四卷。清王澍撰。王澍,详见《禹贡谱》条。王澍长于书法,工于鉴别,而于源流同异,考证尤为详尽。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,编撰而成。他结合书法与史事,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,大体都有根据。如钟繇荐季直表,祝希哲曾误

  • 山蚕易简

    一卷。清茹朝政(生卒年不详)辑。茹朝政,字续芝,贵筑(在今贵州贵阳市)人,生平不详。茹朝政所辑《山蚕易简》主要讲述山蚕的养育过程和方法。还谈及山蚕赖以生存的树种和其它食物。《山蚕易简》有光绪甲申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