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汪氏兵学三书

汪氏兵学三书

三卷。清汪宗沂辑。汪宗沂字仲伊,号弢庐处士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光绪间举进士,官山西知县,加五品卿衔。汪氏精通礼经,洞悉乐吕。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周易学统》、《尚书今古文辑佚》、《管乐元音谱》、《诗说》、《孟子释疑》、《三湘兵法》等。《汪氏兵学三书》又名《三家兵法》,乃为汪氏辑佚的三部古兵书汇本,即《太公兵法逸文》一卷、《武侯八阵兵法辑略》一卷、《卫公兵法辑本》二卷。(附《考证》一卷)三书原本久佚,读者不得观其略。汪氏博采众书,于类书、政书中钩玄出来,注明出处,间加按语,使人略知原书旧貌,又颇便查检,其功至巨。汪氏所辑《太公兵法逸文》实兼《六韬》、《金匮》、《阴谋》三书。其书材料大致有《说苑》引《太公兵法》、《皇览》、《意林》引《金匮》、《阴谋》。唐人书引《六韬》佚文,宋代类书《太平御览》等引文。《武侯八阵兵法辑略》一卷,所辑材料出《水经注》、《环宇记》等地理书,《北堂书抄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玉海》等类书。此外,从史书《晋书》、李注《文选》、杜佑《通典》、杜牧《孙子注》中辑录出许多诸葛亮的八阵图资料。后附《用阵杂录》十四则,为运用阵法的资料,是从史书上辑录出来的。《卫公兵法辑本》二卷,分三篇,一将务兵谋,二部伍营阵,三攻守战具。主要材料来源为《通典》、杜牧《孙子注》、《御览》、《武经总要》、《武编》诸书所引。后附《考证》一卷,考证李靖其人其事。此书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年(1894)刊本,又有二十一年桐庐袁昶《渐西村舍汇刊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亦收录此三书逸文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榆集

    二十卷。明屠隆(1542-1605)撰。屠隆,字长卿,纬真,号赤水、鸿苞居士。鄞县(浙江宁波)人。生平详见《由拳集》(辞目)。是集为屠隆诗文集。凡二十卷,其中文十二卷,诗八卷。集四卷皆序,表现出屠隆笔

  • 温公易说

    六卷。司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马光,字君实,北宋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封温国公,故后世称为司马温公。经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历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、龙图阁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尚书左

  • 王氏书苑

    十卷。明王世贞编(生平见《弇山堂别集》)。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。其抚郧阳时,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,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,因遇洪水而漂失。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,翻刻于金陵,题曰《王

  • 十二楼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渔(1611-约1679)撰。李渔原名仙侣,字谪凡,号天徒。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,改名渔,号笠鸿、笠翁、笠道人,别署觉世稗官、新亭樵客、湖上笠翁。清初戏曲理论家、小说和戏曲作家。祖籍浙江

  • 四书章句附考

    四卷。家塾读本句读 一卷。清吴英及其子至忠撰。吴英字伯和,江苏吴县人。是书首有吴英自序,言命其子忠遍觅借古本四书,求疏释四书之书。以求《朱子章句集注》最后改定本及传写未误者,别录一部,而私记考证附于后

  • 京口三山全志

    十二卷。明许国诚撰。许国诚,正德七年(1512)河东史宗道辑成《京口三山志》十卷。已散逸。后虽有续金山志,而亭寺楼阁,代有兴替,后人诗章,亦未增补。许氏惜其胜景弗彰,文采湮没,遂博采故实,新其图绘,广

  • 又尚集

    二卷。清何属乾撰。何属乾字不息,江西广昌(今属江西)人。副榜贡生,官至永新县训导。生卒年不详。本书记载永新(今属江西)凡入祀典的名宦、乡贤事迹,上起三国,下迄清康熙中。每人各撰小传,传末有作者论断,多

  • 忠义集

    七卷。宋赵景良编。赵景良字秉善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本书成书前,南丰刘作补史十忠诗一卷,述及宋末李芾、赵卯发、文天祥、陆秀夫、江万里、密佑、李庭芝、陈文龙、张世杰、张珏之事。刘自撰序。后,

  • 乐圃诗集

    七卷。清颜光敏(1640-1686)作。颜光敏,字逊甫、修来、号乐圃。曲阜(今属山东曲阜市)人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。官任国史馆中书舍人、礼部主事、考功司郎中、《一统志》纂修官等。好周游名山大川,

  • 东塘诗集

    十卷。明毛伯温撰。生卒年不详。生平见《毛襄懋集》条。是集为伯温所自编。后并入全集。此乃其初别行之本。此集为四库全书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