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卷。《类稿补遗》八卷。明姚广孝(1335-1418)撰。姚广孝幼名天禧,本医家子弟。江苏苏州人。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,法号道衍。晚年自称逃虚老人,又称懒阁翁、独庵老人。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,字斯道,
五卷。王复礼撰。王复礼,清康熙年间钱塘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、《中国丛书综录》均未著录其书。据《贩书偶记》时令类,称此书为“钱塘王复礼撰、无刻书朝代,约康熙壬午(1702)杭城尊行斋刊。”
三卷。唐李冘撰,生卒年,生平均不详。其作者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和《宋史·艺文志》作“李亢”,另外一些钞本或“李元”、“李冗”,未详孰是。这部书是唐代兼收志怪和志人的笔记小说集。此书原本早佚,原书署名已难
一卷。清刘台拱(1751-1805)撰,刘台拱字端临,江苏宝应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举人。官至丹徒县学训导,嘉庆十年(1805)卒,年五十五岁。《汉学拾遗》是考证《汉书》的,书名似不够恰当。可能
四卷,清周池撰。周池,字商濂,湖口(今江西省湖口县)人。《唐鉴偶评》一书是因读《通鉴纲目》而评其得失,尤其是对胡寅的《读书管见》中的失误,更有所驳正。此书共分四卷,卷一起高宗上元元年(714),卷三终
四卷。清梁中孚撰。中孚字湘舲,山右(今山西省)人,官任宁国县知县。盖其准备科举考试之时,读《诗经传说汇纂》及《诗义折中》,口咏手录,积久而成。是书发上、下二格。下格谨遵《诗义折中》,尽录《折中》原文于
二卷。清代李塨(1657-1733)撰。全书摘录四书五经中的“为学”之道,以申明作者关于“古圣学规,固不可不亟明于世矣”的观点。其中第一卷摘录了《论语》中关于学规的内容三十九条、《中庸》中关于学规的内
四卷。黄起龙撰。黄起龙,明代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市)人,字应兴,号雨石。万历戊戌(1598)进士,累迁南京吏科给事中,时讲筵久罢,福藩不就国,廷臣莫敢言,起龙甫拜官,首疏及之,又请复建文年号,追谥靖难仗
一卷。魏周生烈(生卒年未详)撰。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周生烈,魏初征士,本姓唐,字文逸。敦煌人。周生烈《论语》著述《经典释文》、隋唐志并不著录。马题为义说,是据何晏序文,无确证。何氏《集解》,采孔安国、包氏
二卷。明顾谅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谅字希武,上虞(今浙江省上虞县)人,西村乃其别号,洪武中以荐为无锡县教谕。该书所录,皆关于修省之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谓其“大旨醇正,词亦平近易晓,然持论未免稍迂”。此书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