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艺宦遗书
十二种,四十卷。清庄述祖(详见《尚书今古文考证》)撰。遗书收《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证》十卷(包括四种)、《尚书今古文考证》七卷、《毛诗考证》四卷、《毛诗周颂口义》三卷、《五经小学述》二卷、《历代载籍足征录》一卷、《弟子职集解》、《汉鼓吹铙歌曲句解》一卷、《说文古籀疏证目》(一名《古文甲乙篇》)一卷、《石鼓然疑》一卷、《珍艺宦文钞》七卷、《珍艺宦诗钞》二卷。其中经学著作《尚书今古今考证》、《毛诗考证》、《毛诗周颂口义》等,本书都有专条介绍。有清嘉庆道光间武进庄氏脊令舫刊本。
十二种,四十卷。清庄述祖(详见《尚书今古文考证》)撰。遗书收《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证》十卷(包括四种)、《尚书今古文考证》七卷、《毛诗考证》四卷、《毛诗周颂口义》三卷、《五经小学述》二卷、《历代载籍足征录》一卷、《弟子职集解》、《汉鼓吹铙歌曲句解》一卷、《说文古籀疏证目》(一名《古文甲乙篇》)一卷、《石鼓然疑》一卷、《珍艺宦文钞》七卷、《珍艺宦诗钞》二卷。其中经学著作《尚书今古今考证》、《毛诗考证》、《毛诗周颂口义》等,本书都有专条介绍。有清嘉庆道光间武进庄氏脊令舫刊本。
三十八卷。清袁翼(1788-1863)撰。袁翼,江苏宝山(今上海市)人,初名书培,字谷廉。道光举人,官知县。袁翼倜傥不群,剧谈豪饮,二赴礼部试,皆以醉酒而废。是集包括文集四卷,诗十二卷(其中前编六卷,
见《如宜方》。
二卷。清陈玉邻撰。玉邻为乾隆嘉庆时代人,字樾斋,下相(今江苏宿迁)人。生卒及事迹均不详。平生仅有此诗集。是书无目,其内容上卷辑诗作《效古》九首、《田家杂述》五首、《五月五日从兄绵生从弟兰言宗子振于卤庄
一卷。明末清初人王秀楚撰。王秀楚,江苏江都人,生卒年月不详,曾为史可法幕僚,其余事迹不详。《扬州十日记》中所记为王秀楚亲身所历,目所亲睹之事。顺治二年(1645),清兵攻破扬州,烧杀抢掳,城中百姓无一
三十卷。《外集》十卷。唐刘禹锡(公元772-842)撰。刘禹锡,字梦得,洛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贞元九年(793)进士,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制举。贞元十一年(795),登吏部取进士科,授太子校书。诗人、散文
十三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6)撰。奇龄又名甡,字大可,号秋晴,又称初晴,又因郡望称西河。浙江萧山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,授检讨。起初,奇龄之兄锡龄精通《周易》,但未著书
二卷。清世祖福临(1638-1661)撰。福临,姓爱新觉罗,名福临,皇太极第九子。清代皇帝,年号顺治。1643-1661年在位。福临六岁即位,由叔父多尔衮、济尔哈朗摄政。顺治元年(1664)入关,击败
十五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陈高(1314-1366)撰。字子上,号不系舟渔者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至正十四年(1354)进士。授庆元路录事。不久即弃官去。往来于闽、浙间。二十七年(1367)浮海过山
四卷。唐李约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约,字存博,号萧斋。唐肃宗、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,官至兵部员外郎,善书画,通音乐,当时颇享盛名。撰有《道德真经新注》四卷。《道德真经新注》,又称《道德经新注》。唐人研究《
四十二卷。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(1710)命大学士张玉书(1642-1711)、陈廷敬(1639-1712)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,历时六年,至康熙五十五年(1716)成书,原名《字典》。其编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