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泉县志

石泉县志

十卷,清赵德林修,张沆纂。赵德林字小山,华阴人,拔贡,曾任石泉县知县。张沉字槎仙,成都人,举人,石泉县训导。石泉县志,创修于康熙年间县令田邰茁,然仅十四页。县令林逢春续之,仍未成书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姜石贞始纂辑付梓,距此又已八十年未修。赵德林任县令后三年,聘训导张沆为纂修主任,旁搜博罗,抉隐索渺,正讹补阙,增加新者。德林亲自删定,半载书成,而增于旧志者盖十之六。《石泉县志》道光十四年(1834)刻本,共十卷。分为十门:依次为天文、地舆、食货、学校、武备、职官、选举、人物、杂识、艺文。石泉为神禹诞毓之乡,在明为边要之地,故此志禹穴古迹有图,艺文有考,西边防志之尤详。对后人皆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冬青书室吟稿

    二卷。《文稿》一卷。清晏诉真撰。晏诉真,生卒年不详,号雪研女史。此书有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刊本。

  • 春秋属比考例

    二卷。清王铭西(生卒年不详)撰。铭西字愚溪,自号大痴,毗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自幼受业于同里许仲青、庄子珊及宜兴欧西青诸先生之门,补弟子员食饩。专力经学,博采清代诸家之说,尤服膺于庄存与、刘逢禄,自抒所

  • 论语褚氏义疏

    梁褚仲都撰。清马国翰编辑。仲都吴郡钱塘(今浙江钱塘)人。天监中,历任五经博士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《论语义疏》十卷为褚仲都撰。新旧唐志并作《讲疏》以考梁陈撰《论语义疏》。讲疏者,梁有褚仲都、皇侃二家。陈

  • 诗传考

    六卷。清陈孚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孚字子实,河南夏邑县人。生平无考。是书分三部分。第一部分为《诗传提要》,引《史记》至成伯瑜说共五十五条;第二部分为《诗考绪言》,似叙己见,实本旧说,共三十八条;第三部分

  • 汀州府志

    四十五卷,首一卷,清曾日暎修,李绂纂。曾日暎,字艺田,江西南昌人。乾隆十三年(1748)任汀州府知府。李绂,临川人,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曾日暎任知府后,以志乘自明崇祯十年修后一直未修,于是开局重修

  • 崇正辨

    三卷。宋胡寅(详见《读史管见》)撰。是书专为辟佛而作,每条先引释氏之说于前,然后加以辨正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谓其“持论最正,其剖亦最明。然佛之为患,在于以心性微妙之词汩乱圣贤之学问,故不可不辨,至其经典

  • 九容公式

    一卷。清王季同(1874-1947)撰。王季同,原名王季锴,字小徐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元李冶《测圆海镜》卷首的“圆城图式”给出了通、边、底、黄广、黄长、高、平、大差、小差、皇极、太虚、明、之十三率

  • 仪礼小疏

    一卷。清沈彤(1688-1752)撰。彤字寇云,一字果堂,江苏吴江人。诸生,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,编修三《礼》及《大清一统志》,授九品官,以亲老不受,辞归故里。笃志群经,尤精三《礼》。著有《周官禄田

  • 易学图说续闻

    一卷。清朝杨方达撰。杨方达作完《易学图说会通》以后又根据己意而成此编。共计三十二条,总的原则不离陈抟之学,其后泛衍及于天文、物理、杂类诸说,都是牵合比附,以使之与《易》相通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说学斋稿

    不分卷。明危素(1303-1372)撰。危素为明初诗文作家。字太仆,一字云林。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少通五经,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、参知政事、翰林学士承旨。元亡,徙南京。洪武二年(1369)授翰林侍讲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