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经考辨

石经考辨

二卷(原刻本)。清冯世瀛撰。世瀛字壶川,别号雪樵,又自称殊无味斋主人。四川人。著有《雪樵经解》、《耕余琐录》诸书。此书卷首略述撰辑缘起。对于历代所刻石经,此书分为汉、魏、晋、北魏、唐、后蜀、北宋国子监、南宋之临安太学、金元明丰坊之伪石经、清太学之十三经等,凡十一类。前面胪列各家不同的论说,后面附以考辨。在汉魏石经之后,另列各家考辨、残碑数目、石经遗文等;在唐石经后,另列遗文;在蜀石经后,另列字数;在丰坊伪石经后,另列历朝刻数。卷别之分,北魏以前者属上卷,唐以下者属下卷。仅署“雪樵辑”,不著撰人姓名。据《雪樵经解》之秋树根斋主人序,可知此书为冯氏所著,是其所著《雪樵经解》、《耕余琐录》诸书之外的一种。按,考历代石经之作,此书之前的有顾炎武《石经考》,杭大宗(世骏)《石经考异》,桂未谷(馥)《历代石经考略》;此书之后的有张国淦《石经考》。把各家的著述与此书比较,此书考辨比顾氏详细,条理比杭氏清晰。但其於历代各家的覆刻,以及唐明皇以后各种各地所刻的《孝经》,都未涉及,故此书在征引方面比桂氏少。对于各家的考证,逐代逐条加以考辨,去取有识,在这方面此书可与张氏并肩。至于以一字石经属汉,主朱彝尊推衍张演之说,谓以三体参校其文,而书丹只用隶体,其说可为主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经传合编

    三十卷。《杂说》一卷,《书法汇表》三卷,《辨疑》二卷。清杨丕复(详见《仪礼经传通解》)撰。该书将《春秋》经文及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三传合编在一起,便于读者诵习比较。附录《杂说》一卷,辑录历

  • 皇明开运英武传

    八十回。不题撰人。据明沈德符《野获编》云,此书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撰,以彰其先祖郭英的开国功业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亦持此说。另说为徐文长撰。作者究为何人,尚属疑案。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,约成书于明代中叶

  • 莱州府志

    ①八卷。龙文明修,明赵耀、董基纂。龙文明,江西永新县人,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,二十七年(1599)任莱州府知府。赵耀字见田,掖县人,隆庆五年(1571)进士,选庶吉士,历官至河南提学佥事、浙江提

  • 凫藻集

    五卷。明高启(1336-1374)撰。高启,字季迪,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)人。元末隐居吴淞青丘,自号青丘子。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齐名,称“吴中四杰”。洪武初,召修《元史》,为翰林院国史编修。授户部右侍郎,

  • 广雅书院藏书目录

    七卷。清廖廷相编。廖廷相(约1860-1920),广东南海人,清末民初目录学家。光绪进士,入翰林,为词章,编《广雅书院藏书目录》七卷。正文卷一为御制敕撰书;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各一卷,下分类;卷六为杂著

  • 脱影奇观

    三卷。续编一卷。英国德贞撰。德贞名约翰,伦敦传教会教士,于同治二年(1863)入中国,光绪二十年(1994)卒于北京德贞曾于北京崇文门内设医院行医有年,同时带有照像机,当时称聚影匣,为中西友人照像,当

  • 芳洲集

    十卷。明陈循(1385-1462)撰。陈循,字德遵,号芳洲,泰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)进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宣德间进学士,正统十年(1445)以翰林学士入内阁典机务,累迁户部右侍

  • 石头记

    见《红楼梦》。

  • 字典校录

    一卷。清英浩(生卒年不详)撰。英浩姓高佳氏,字慕纯,号养吾,晚号人海拙叟。官礼部仪制司笔帖式。是书就《康熙字典》加以校录,约分增缺和校误两部分。增缺有两项,校误有十二项。卷后附《补音》《补字》各一篇。

  • 篇海类编

    二十卷。旧本题明宋濂(1310-1381)撰,屠隆(1542-1605)订正。宋濂字景濂,号潜溪,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,著述甚多,有《宋学士文集》。屠隆字长卿、纬真,号赤水、鸿苞居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