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校释

礼经校释

二十二卷。清曹元弼撰。生卒年不详。江苏吴县(今江苏省东南部)人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恩科进士。用内阁中书,捐奖分部郎中。好学不倦,研心实践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五月,江苏巡抚陈启泰,以所著《礼经校释》进呈,不久,经南书房阅看,覆奏是书疏通证明,持论颇多可采。书后附有礼经纂疏序,对于礼学源流,阐述极详。谕内阁曹元弼加恩赏翰林院编修。还著有《周易郑氏注笺》、《尚书疏》、《诗笺释例》及《礼注释例》等书。是书后附王大纶跋,大义是:师郑研究礼经十多年,著成《校释》二十二卷,实为纂疏先河。其仲昆邃翰太史,拿去印刷,并且偕予任讐之役,此工作从光绪十七年(1891年)夏秋间开始,经过第二年,考虑到偕期迫近,手足敦促,没有精校。客秋多暇,重新阅读是书,请教于师郑,择取原稿与刊本,多次校对,悉心核订。虽然不敢自信落叶尽扫,然而,同初印本相比则有很大改观。是书追随绩溪胡氏《正义》而作,发疑正读,择精语详,每获取一义,解决一难,必然印证群书。碰到诸家聚讼处,就对其加以折衷,有时,不惜十易其稿。其用心之难,都得知于数年中下榻君家目击者自叙。按:诸经而合,问诸心而安,诚然甘苦自道之言,假苦纂疏完成,足为礼学功臣,就是此书孤行,已经可以与张氏《图》、凌氏《释例》、阮氏《校勘记》、胡氏《正义》相伯仲。(跋末题“甲午元夜王大伦”)是书卷一为《士冠礼》,卷二为《士昏礼》,卷三为《士相见礼》,卷四为《乡饮酒礼》,卷五、卷六为《乡射礼》,卷七为《燕礼》,卷八为《大射》,卷九为《聘礼》,卷十为《公食大夫》,卷十一为《觐礼》,卷十二至卷十六为《丧服》,卷十七为《士丧礼》,卷十八为《既夕礼》,卷十九为《士虞礼》,卷二十为《特牲馈食礼》,卷二十一为《少牢馈食礼》,卷二十二为《有司彻》(此书篇第与注疏本不尽同)。叙条例目录,都附在此卷后面。礼经纂疏序,在本书最后。是书大意见叙,一谓贾疏沉实精博,大多适合经注本意,可惜的是,从唐代中叶以后,讹舛日滋,沉埋千载。平心读之,顺其上下,推其本意,正讹补脱,乙衍改错,不下千余处,而后贾免于诬。一谓胡氏《正义》,体大思精,唯恐小疵或累大纯,择取其各说与注相异者,推究其致误的原因,订正《正义》的错误,而后经义不被异说所混淆。而《丧服》的解释极多,大概本来是撰礼经纂疏底本。综观全帙,原来以发明郑注贾疏为主,但仍然有可以补正者。象首篇《士冠礼》,郑云童子居士位,年二十而冠。按:春秋时期世族极多,如晋赵武之冠,在厉公时,还没有成为卿大夫(此见于《国语》)。又如晋士匄之子士鞅,荀首之子荀莹,都是父亲在时已经出仕,宋之华登,郑之游楚等,在年少时就已经出仕于朝,则士之冠,仍然大多为世族居士位者。又《燕礼》若有诸公下注,诸公者,认为大国之孤言诸,客牧有三监。贾疏引《王制》天子使其大夫监于方伯之国。周公制礼,因袭殷代不加纂改者,言容有异代之法,周礼天子大夫四命。按:诸侯孤卿不常有,而天子大夫及畿内诸侯,使于诸侯之国则常有,见于《春秋》者,如凡伯毛伯家父等使鲁之类。象齐国这样的大国,象陈国这样的小国,都有诸侯孤卿。似乎所谓若有诸公者,都是指此而言。而是书在此两节,没有能够征引发明,应当在宜补之列。如《丧服》贵臣贵妾下,是书主张郑注士无臣之说,当然是确当的。但是,此经所云贵臣,就是斩衰章传之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,似乎并非专指大夫,应该参考马融说之天子贵公、诸侯贵卿、大夫贵室老,不应当专执天子诸侯于臣无服之解,是书似乎只择取贵臣贵妾之为大夫制。按:《服问》公为卿大夫锡衰以居,杂记上,君于卿大夫,比葬不食肉,比卒哭不举乐,大夫三月而葬,五月而卒哭。考察《檀弓》智悼子卒一节,诸侯没有不为卿缌衰之礼,此则应当正之者。是书于为人后者服各节,发议正义,驳斥胡氏用敖继公诸说,也很正确,实为疏远郑贾之功人。此书有光绪十八年(1892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瓜洲续志

    二十八卷,首一卷。于树滋纂。于树滋(1856-1938),字德甫,号遁叟,别号东轩老人,瓜洲人,寄籍仪征。清末秀才。著有《瓜洲伊娄河棹歌》、《遁叟古稀寿辰唱和集》、《遁叟璧水重游唱和集》、《呻吟集》等

  • 开国方略

    即《皇清开国方略》。

  • 陈太史订阅春秋旁训

    四卷。明陈仁锡(1579-1634)重订。陈仁锡,字明卿,号芝台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,典诰敕,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。崇祯初召复故官,累迁南京国子祭酒。崇祯七年卒

  • 青城山人集

    八卷。明王璲(1349-1415)撰。王璲,字汝玉,后以字行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洪武中举浙江乡试。以荐摄府学教授。建文元年(1398)改应天(今江苏南京)训导。永乐初,擢翰林五经博士,官至左春圬左

  • 酉阳杂俎

    二十卷续集十卷。唐段成式(?-863)撰。段成式字柯古,齐州临淄(今山东淄博东北)人,唐文学家、诗人。博闻强记,无所不览,早有文名。父文昌,官至宰相,以父荫入官,为秘书省校书郎,累迁至叶州刺史,终太常

  • 友论

    见《交友论》。

  • 前溪集

    十四卷。清唐靖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唐靖,字闻宣,浙江武康人,康熙中诸生。本集诗八卷,文五卷,二集诗一卷。其诗颇有风骨,其文亦如此。五卷论水利,乐律诸条,科举答策之类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

  • 醒石缘

    清万荣恩撰。万荣恩,生卒年不详,字玉卿,号心青居士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,工词曲,兼善书画。此剧是根据《红楼梦》原著改编而成。分成二剧为:《潇湘怨》四卷,共三十六出,为写前梦事。《怡红乐》二卷,共二十

  • 养一斋文集

    二十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李兆洛(1769-1841)撰。李兆洛字申耆,晚号养一老人,学者称养一先生。客居武进(属江苏境)人。嘉庆十年(1805)进士,改庶吉士。官凤台知县。工诗古文,精考证,尤长于舆地

  • 复初斋文集

    三十五卷。清翁方纲(1733-1818)撰,翁方纲字正三、号覃溪。北京大兴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进士,改庶吉士。官至内阁学士。精心汲古,金石、谱录书画、词章,皆能摘抉精审;书法冠绝一时,海内求书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