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通论

礼经通论

一卷。清邵懿辰撰。邵生卒年未详,字位西,仁和人。邵懿辰“性峭直,能文章”。道光十一年(1831)举人,慕方苞、李光地之学,曾与曾国藩等游处,咸丰十一年(1861)太平军攻克杭州,邵氏因偕同清巡抚王有龄固守而城破被杀。著有《尚书通义》、《礼经通论》、《孝经通论》,此外,其长孙邵章辑录其遗书《半岩庐所著书》共计三十卷。《礼经通论》一书分上下卷,计三十篇,今仅存上卷十九篇。此书申发礼经大意,议论多而考证少,所以称为“通论”。此书有些独到的见解,其书称:冠、婚、丧、祭、射、乡、朝、聘八种仪节,适合《大戴礼》十七篇的次序,因之,十七篇无缺佚。又论:《礼记·礼运》开头段落有错简,将“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由此其选”等二十六字移至“不必为己”之下、“是故谋闭而不兴”之上,则文从字顺。这些论述都是发前人所未发,也有一定的说服力。然也不乏臆说之辞:说《礼记·内则》记曾子言论一段、《礼记·曾子问》中“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”等语都是曾参门人所附。言《礼记·经解》为子思门人之作。说檀弓为子游门人,《礼记·檀弓》即是檀弓之作。说《礼记》之《曲礼》、《礼器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玉藻》都是子游门人所撰。还说《仲尼燕居》、《礼运》同出于子游之手。这些都是臆说之辞。其书理由是《礼运》自称“偃”,因之断定为子游作,那么,《论语》陈亢问于伯鱼章,自称“亢”就当是陈亢作了。此书称《仪礼》当重称为《礼经》,但实质上《仪礼》西汉时称为《礼》或《礼记》,《礼经》也并非古称。又说《史记》载“高堂生传《士礼》”为误,这也无道理,因为《大戴礼》士礼比较重大,因而称为《士礼》。总之,此书疏于考证,但阐明礼书义蕴有精到之处。因之,读此书要分析对待。传世有吴氏望三益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

    一卷。清王国维编著。王国维(1877-1927),字静安,一字伯隅,号观堂,浙江海宁人。早年研究哲学、文学,曾在通州、苏州等地师范学堂任教习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。1913年起从事古代史料、古器物、

  • 画志

    一卷。明沈与文撰。沈与文自称姑余山人,生卒年与事迹则不详。此书所载画家最早从唐王维开始,至元代商琦,仅十九人。后附叶梦得《评画行》一篇,和文而为注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入存目。

  • 春秋集注

    十一卷。纲领一卷。张洽(1161-1227)撰。张洽字元德,清江(今属江西)人,宋代著名经学家。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,皆能究其指归。嘉定进士,历任袁州司理参军、知永新县、池州通判,皆有善政,官

  • 湛然居士文集

    十四卷。元耶律楚材(1190-1244)撰。楚材字晋卿,号湛然居士。契丹人,辽皇族子孙。元太宗窝阔台时,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,推行赋税制。担任必阇赤长(汉人称中书令)。文集以诗为主,其中西域诗六十

  • 明穆宗实录

    七十卷。明张居正(详见《通鉴直解》)等奉敕修。隆庆六年(1572)十月,命朱希忠为监修官,张居正、吕调阳为总裁官,负责纂修。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,总裁官仍为张、吕二人,万历二年(1574)七月书成。该书

  • 闽杂记

    十二卷。清施鸿保撰。施鸿保,字可斋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,道光四年(1824)邑庠,一生14次应试乡举,皆不中,乃弃笔从幕,多居江西、福建。而居福建尤久,足迹遍及闽江上下游。此编即其从幕闽中时作。自

  • 石峰奏疏

    四卷。明邵锡撰。邵锡字天佑,号石峰,安州(今属四川成都市)人。正德进士,久居谏垣任官,能持风采,曾谏止武宗巡幸。勘事甘肃时,碰上年岁饥馑,请求赈济,多所全活。累官右副都御史、巡抚山东。《石峰奏疏》前三

  • 叶赫氏家谱

    一卷。清额腾额撰。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据此谱所记,叶赫地方贝勒,其始祖原系蒙古人,姓上默特氏,后述入叶赫国。至天命三年(1618年)已在叶赫地方生息一百九十年,共八代。由天命至道光三年(1823年)

  • 大学正业

    一卷。古本大学条说 一卷。古本大学引证 一卷。清恽鹤生撰。鹤生字皋闻,江苏阳湖人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举人,官至金坛县学教谕。是书首有自序。次古本正文,次正业节解,次条说,次引证,大抵抉择汉唐宋及

  • 是仲明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张敬立编,金吴澜补注。谱主是镜(1693-1769),号诚斋,江苏武进人,终生著书讲学,人称舜山先生。此谱后有金吴澜跋,称据唐梦赉所撰行述,知此谱系谱主门人张敬立据谱主日记编成。金吴阑又据行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