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约选

礼记约选

六卷。清张官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官德,湖北武昌县(今武汉市)人。于七十六岁时,辑定《礼记约选》六卷。书首有官德自序。序云:“孔子订礼乐,不幸而火于秦,《礼记》一书,未经手定,其中不无可疑。历代先儒,各有论辨,散见诸书。其原本可疑者未删。官德行乖学浅,何敢言礼。不过因袭前贤所议,选其至精无疑者,约而编之,以为童蒙便读之资。自知僭儗,罪无可逃,然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,圣人赞易,观其会通。以行其典礼,原取乎约。区区苦衷,亦窃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遗云云。”(末题光绪七年(1881)八月寿昌张官德叙于养源堂之东兰轩)序后为凡例,正文首例《鲁公问》篇,有跋言明此篇刊于篇首之意,在于取《中庸》君子之道,造端夫妇,因而以是篇论大婚与合。是书卷一为《鲁公问》,《曲礼》上下。卷二为《檀弓》上下《王制》。卷三为《月令》、《仲尼燕居》、《孔子闲居》、《缁衣》、《文王世子》。卷四为《礼运》、《礼器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内则》。卷五为《问丧》、《三年问》、《儒行》、《冠仪》、《昏义》、《乡饮酒》、《射义》、《燕义》、《聘义》、《玉藻》、《祭义》。卷六为《经解》、《坊记》、《学记》、《表记》、《乐记》。末有官德自跋。经学以汉儒训诂、宋书义理为大宗,注释《礼经》者亦多本此。但自唐宋以后,疑经删经者亦多。《礼记》诸篇,本多出自周秦时代诸儒生记录圣览的言论,殷周的制度,本无定论,比较庞杂。故后儒对此编改次第,删减文字者尤多。如刘向《别录》本按礼类而分卷,潘相等编撰诸书,即本于刘氏。又王柘谓《礼运》是道家之言。宋儒则不信孔氏三世出妻之说。甚至还有认为《明堂位》褒举失实的。还有任意删削《礼经》的,如为举业而编撰《礼》书,则多删涉丧服丧礼者。张氏《礼记约选》既为童蒙读物,则更趋向简约,因而于《礼记》删削尤多。如《祭法》《祭统》,张氏以为其浅嬾烦琐,于古今不适用,因而删削。又以为《曾子问》纯是假托,《丧大记》《小记》及《大传》各篇,不近情理,因而皆删之不录。但对郑注则尽录,以明其尊崇正学,不昧师承之心意。是书在篇章次第编排上,本于刘向《别录》本。又有凡例末言批驳疵缪,则主要本于御篡及诸名家各书,以表白自己非臆断经文,均有所承及断据。张氏作《礼记约选》“因袭前贤所议,选至精无疑者”录之,亦可谓治礼经及推广礼仪之一大功臣也。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问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传节文

    十五卷。旧题宋欧阳修(详见《毛诗本义》)编。该书取《左传》之文略为删节,每篇之首,分标叙事、议论、词令诸目,又标神品、能品、真品、具品、妙品诸名,及章法、句法、字法诸字。前有庆历五年欧阳修自序,引有胡

  • 吴吏部文集

    十二卷。明吴本泰(生卒年均不详)撰。吴本泰,字美子,号梅里,又号药师,浙江海宁人。崇祯年间进士,官至尚宝司丞。著有《诗余》(又名《绮语障》)、《吴吏部文集》等书。是集凡十二卷。包括文集八卷,诗集四卷。

  • 胡文敬公集

    三卷。明胡居仁(1434-1484)撰。胡居仁,字叔心,号敬齐。余干(今属江西)人。以布衣而终。胡居仁曾师事吴与弼,而醇正笃实,乃过其师。其一生以讲学为业。认为“气之有形体者为实,无形体者为虚;若理则

  • 潜虚发微论

    见《潜虚》。

  • 书经讲义

    一卷。清周嵩年撰。此书书口题“豫河客籍学堂”,大概为河南学堂课士的讲义。全书分为六章,第一章讲解《全经大义》,第二章讲解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,第三章讲解《商书》,第四至六章,讲解《周书》。在第一章讲解全

  • 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

    十卷。清叶桂(详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)撰。又名《本事方释义》。此书成于乾隆十年(1745)。其孙叶澹安由叶氏自作序文中得知有此书,然家无藏稿,遍为寻求,于同里顾西畴家得之,校勘付梓。此时叶氏已谢世多年了

  • 华严经文义记

    一卷。北齐释灵裕(?-605)撰。释灵裕,俗姓赵,定州钜鹿曲阳(今属河北省境内)人。身世生平不甚详。出家入寺后,钻研华严宗义。终身事佛奉法,有“裕菩萨”之称。曾担任宝山寺集记,由此开始笔耕。先后撰有《

  • 增辑清平县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陈钜前、傅秉鉴修,张敬承纂。陈钜前,福建闽侯(今属福州)人,进士出身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任清平知县,宣统二年(1910)复任。傅秉鉴字蘅唐,邑人,光绪十二年(1886)进士,由

  • 宁海州志

    十卷。清杨引祚纂修。杨引祚,湖广沔阳州人,进士出身,康熙十一年(1672)任宁海州知州。《宁海州志》,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1672)知州李光先,此志为二修。《宁海州志》康熙十一年刻本。全书十卷,分为

  • 宋元春秋解提要

    无卷数。清黄叔琳(详见《砚北易钞》)撰。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《春秋》之说,作者未加考评;书前有总论、凡例,亦系采集旧文。卷首有自注,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,书中亦多有空白处,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