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神农本草经

神农本草经

①三卷。清孙星衍(详见《周易集解》)、孙冯翼(生卒年不详)辑。孙冯翼字凤卿,孙星衍从子。此书又称《神农本草》,简称《本草经》、《本经》。撰人不详,“神农”为其托名。约成书于秦汉时期(一说为战国时期)。书中总结了秦以前药物学成就,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。原书早佚,内容多保存于历代本草著作中,后人辑本颇多。现存主要辑本为明卢复辑本,日本森立之辑本,及孙氏、顾氏辑本。书中首为序例,总论药物理论和配伍规律。次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,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,动物药六十七种,矿物药四十六种。根据药物效能、使用目的的不同,分为上中下三品。上品和中品各一百二十种,下品一百二十五种。上品药物为君,主养命;中品药物为臣,主养性;下品药物为佐使,主治病。论述了药物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配伍原则,药物“七情”的忌宜(包括单行、相须、相使、相畏、相反、相恶、相杀七类),药物的“五味”(酸、咸、甘、苦、辛),“四气”(寒热温凉)等药物学理论,并注意药物收采时间、炮制和贮藏方法等。介绍药物的别名、性味、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。在药用价值上,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,如补气的人参、黄芪,补血的当归、地黄,解表的麻黄、桂枝,泻下的朴硝、大黄等。书后附序例逸文。孙氏长于儒学,于考证必有所依,故此书中论述详备,条理明晰。有问经堂刊本、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辑本。②四卷。清顾观光(1779-1826)辑。顾观光字尚之,又字漱泉,世医出身,少攻举子业,三试不第,后承家学为医,博学多识,对继承、整理古代文献有一定贡献。顾氏遍考唐、宋类书所引,对于宋、金、元、明刊本间有异同者,择善而从,辑为此书。卷一为序例,卷二至卷四为本文。顾氏侧重揭明本经真面及原编次序。书中将药物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依次记述其药名、性味、主治病症、及药物的别名、生长环境等,共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。内容大体与孙星衍等所辑三卷本相同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为我国经典性药学著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妇人良方集要

    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。

  • 周易系辞精义

    二卷。旧本题宋吕祖谦(详见《古周易》条)撰。当初,程颐作《易传》,没有涉及《系辞》,该书集诸家之说以补其缺。但取舍并不精审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引《馆阁书目》,认为该书是伪托吕祖谦之名,而实非吕氏所作。

  • 尚书谱

    ① 五卷。明梅鷟(详见《古易考原》)撰。《尚书谱》与《尚书考异》均为梅鷟考辨《尚书》之作,内容大体相似。《尚书谱》因袭宋吴棫、朱熹及元吴澄等人之说,对《尚书》真伪问题进行研讨。通过分析和比较的研究,认

  • 幔亭诗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徐熥(约1580-约637)撰。徐熥,字惟和,闽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)人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举人。负才淹蹇,肆力诗歌。著有《幔亭诗集》。是集为陈荐夫所辑,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由

  • 螺江日记

    八卷。清张文梵(详见《大学偶言》)撰。是编杂记经史,提解疑义。文梵师出毛奇龄,《尚书》笃信古文,《大学》遵用古本,皆守奇龄之说。论述广博,能言善考,但也往往存在失证之处。如论汉武帝元狩年间造银锡称白金

  • 紫竹山房集

    三十三卷。清陈兆仑(1700-1771)撰。兆仑,字星斋,号句山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雍正进士。乾隆初举鸿博,授内阁中书,官至通政使。精六书,善经义。时人视作文匠。曾充任《世宗实录》、《诗经补注》、

  • 汉魏别解

    十六卷。明黄澍(生卒年不详)、叶绍泰(生卒年不详)同编。生平事迹俱不详。此书所收自《吴越春秋》始,止于《薛收元经传》,共四十六种。书首有凡例,凡例中称:“六朝诸家文集等一篇不收”,而实际上却收有很多,

  • 京口掌故丛编初集

    六种,六卷。清陶骏保编。陶骏保字璞卿,江苏丹徒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丛书所收著作均有关丹徒故实。宋胡舜申《己酉避乱录》一卷附《校勘记》一卷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已作存目收入;清法芝瑞《京口偾城录》一卷、清杨棨《

  • 仪礼精义

    二册。清黄淦(详见《礼记精义》)撰。本书的前面有朱士林序及淦自序。士林序中说到:同年好友黄绮霞,切磋诸经,无不渊博贯通,除修订《五经精义》外,又涉及到《周礼》,这已经家喻户晓。又想到《仪礼》与《周礼》

  • 说桥词

    一卷。清王鸣盛(1722-1797)撰。王鸣盛字凤喈,号礼堂、西庄,上海嘉定人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官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因滥用驿马降为光禄寺卿。二十八年(176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