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卷。明曹大章(约1568年前后在世)撰。曹大章,字一呈,号含斋,江苏金壇(今南京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。官翰林院编修,以废疾罢。是集凡十六卷。其中文十三卷,诗三卷。其文多为
六卷。清陆陇其撰。陇其详《古文尚书考》条。作者曾撰《困勉录》(已著录),分学、问、思、辨、行五类,此续录则专门诠解四书,有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论语》二卷,《孟子》二卷,对时人评语多有采录。《
一卷。明林塾(生卒不详)撰。林塾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,明宏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。他考订明惠帝建文年间诸臣前史无记载者54人,编为《拾遗书》,但所载与其前诸书略同,行文简略
见《眼科龙木论》。
二卷。清毕宪曾撰。宪曾字季谕,江苏太仓(今江苏太仓)人。乾隆六十年(1795)举人。是书首有彭元瑞的序文,以及宪曾的自序。举出采用的体例有四种:考异、拾逸、集说、互证。宪曾博引群书,注解《论语》,所引
二十卷。宋林之奇(1112-1176)撰。林之奇字少颖,号拙斋,福州侯官(今福建福州市)人。绍兴二十一年(1151)进士及第,改长汀尉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易说,之奇认为是邪说
一卷。叶德辉撰。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,分购置、鉴别、装潢、陈列、抄补、传录、校勘、题跋、收藏、印记十项。较常熟孙从添(1702-1772)专著《藏书纪要》的论述更为精密。此书还同时记有藏书家之心
八卷。明范理撰,范理字道济、天台(今属浙江)人。宣德庚戌进士,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。其书上起西汉,下迄唐代,前面先列诸帝王事迹,后面摘叙诸臣事实。材料来源及写作体例,主要参据正史,但其所分谋臣、丞相、名
四卷。吕兆祥撰、东野武订。吕兆祥,明末人,详见《宗圣志》;东野武,东野氏后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《东野志》记载有关鲁国公族东野氏世谱,崇祀等事迹。据唐林宝《元和姓纂》载,周代鲁国始祖伯禽少子别为东野氏,东
见“小尔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