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篆书忠经

篆书忠经

二卷。清刘源书。刘源字伴阮,工画。此经共十八章,每章一种书体。第一章古文,第二章小鼎,第三章钟鼎,第四章方鼎,第五章悬针,第六章摹印,第七章坟书,第八章笏文,第九章柳叶,第十章玉筋,第十一章偃波,第十二章碧落,第十三章上方,第十四章垂露。第十五章汉文,第十六章大篆。第十七章黼黻,第十八章草篆。每章皆附释文。或真或隶。所分篆体、只属向壁虚造,书虽工而无古意。按学古者必有所本,夏、商、周三代文字,见于钟鼎者即为古文,而此于古文之外别分钟鼎,又有小鼎、方鼎,区分甚为奇怪。摹印固然自成一体,其笔形只是比小篆略整齐些而已。至于曲曲盘回,则是取于唐后,为大雅所不取,大篆本就是说古文、籀文,并非于二者之外另有大篆。而此中大篆,简直与摹印无别。其它如偃波、垂露、上方等更成俗状。有天台刘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非子平议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6)撰。《韩非子平议》是俞樾所著《诸子平议》中的第九种书。在《韩非子平议》中对《韩非子》一书的文字进行了校订,更正了一些错误。书中的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。《韩非子平议》有《

  • 易原奥义

    一卷。《周易原旨》六卷。旧题保八撰,朱氏《经义考》同,四库馆臣改作宝巴,生平不详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云:“其书有方回、牟瓛序。称之曰普庵者,其号;曰公孟者,其字也。”方、牟二人俱由宋入元,则保八为元

  •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

    九卷。宋何大任(生卒年不详)编。何大任,南宋嘉定间(1208-1224)曾供职于太医局,成安大夫特差判衔。此书为当时考试医科学生的问答程式,又名《太医局诸科程文》、《太医局程文》。此书原作者不详,《四

  • 桃符记

    二卷。明沈璟(1533-1610)撰。璟字伯英,号宁庵,又号词隐,吴江(今江苏吴江县)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除兵部主事,吏部员外郎,降行人司正,升光禄寺丞。后罢官屏迹郊居三十余年,致力于戏曲研

  • 云南水道考

    五卷。清李诚撰。李诚,字静轩,黄崖人。嘉庆十八年(1813)拔贡生。官云南姚州州判。终颇宁县知县。与滇人王崧同修道光《云南通志》。尝撰《万山纲目》、《水道提纲补订》诸书,皆地舆一家之学也。此书则李诚在

  • 古今名贤说海

    二十二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书前有明隆庆五年(1571年)自序一篇,题曰飞来山人,不知是为何人。此书所录皆为明人说部,共二十二卷,分为十集,以十天干来标目。自陆粲的《庚巳编》以下共二十二种,每种为一卷。

  • 明清史料

    共十集,每集十册,共一百册。1930年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编刊会开始编辑刊行。1949年以前印出甲、乙、丙三集,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印出丁集。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六集由台湾中央研究

  • 六书旧义

    一卷。近代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字季平,晚号六译,四川井研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曾任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教职。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,专治今文。其学多变,好立新说,不拘古训。著作尚有

  • 笠泽丛书

    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唐陆龟蒙(?-881)撰。陆龟蒙,字鲁望,号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、天随子,姑苏(今江苏苏州)人,曾为湖州、苏州从事。幼年聪悟,通达六经,善作文章,名震江左。与皮日休是诗友,二人酬唱之

  • 翼城县志

    ①二十八卷。清李居颐纂修。李居颐字养吉,号金鋐,云南河阳县人。出身举人,雍正十三年(1735)任翼城县知县。尝葺文庙,建奎阁,通泮池。勤民敏识,留意学校。按翼城之名,起于隋开皇初年,唐改为浍州,宋后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