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一卷。元刘鉴编撰。简称《切韵指南》。刘鉴字士明,关中(今陕西一带)人。另著《经史动静字音》,未见传本。刘氏生平不详。据其自序,此书成于元顺帝至元二年(1336年)。自序云:“仆于暇日,因其旧制,以成十六通摄,作检韵之法,析繁补隙,详分门类。并私述玄关六段,总括诸门,尽其蕴奥,名之曰《经史正音切韵指南》。与韩氏《五音集韵》互为体用,诸韵字音,皆由此韵而出也。”可见此图与金韩道昭《五音集韵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。韩氏《五音集韵》成于金泰和八年(1208年),它把《切韵》韵部合并了十四韵,是最早合并韵部的韵书。刘氏此图虽然受到韩氏韵书影响,但两书所并韵部并不完全相同,刘书并非完全依据《五音集韵》编制的,实际上刘书更接近《四声等子》,它所并各韵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。在韵图体式上,它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,全书也分十六摄;所注内转、外转亦与《等子》相同;只是各摄序次略有不同,《切韵指南》是通、江、止、遇、蟹、臻、山、效、果(假)、宕、曾、梗、流、深、咸。而《等子》则是通、效、宕(江)、遇、流、蟹、止、臻、山、果(麻)、曾(梗)、咸(深)。《切韵指南》列二十四图,较《等子》多出四图,它把“江”“梗”、“深”三摄独立列图,又把咸摄“严”、“凡”两韵分出别立一图。它所并的韵与《等子》基本一致,不同之处在于《等子》“江”“阳”、“盐”“添”“严”“凡”、“蒸”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;而《指南》“江”“阳”不并;“严”“凡”、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。声母方面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一致。总之,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,刘氏可能是按《等子》体制,填入《五音集韵》的韵字,编成了这部韵图。《切韵指南》受到《五音集韵》的束缚,是比较保守的。为了调和实际语音与《切韵指南》的矛盾,刘氏撰成《门法玉钥匙》,附于《切韵指南》之末。所列门法凡十三门:音和、类隔、窠切、轻重交互、振救、正音凭切、精照互用、寄语凭切、喻下凭切、日寄凭切、通广、侷狭、内外。这十三门是宋元以来等韵门法发展的集中概括,对韵图归等列字问题做了较为完备的说明。是书有明成化三年(1467年)释文儒刊本、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刊本、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刊本(附于《改并篇韵》)、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释恒远单刊本、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刊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诏事略

    一卷。顾应祥撰。顾应祥(1483-1565),明浙江长兴人,字恒贤,号箬溪。弘治进士,授饶州府推官。历官山东右布政使、右副都御史、南兵部侍郎、刑部尚书。好读书,博学多闻,九流百家识其首尾,尤精历法、算

  • 藏书十约

    一卷。叶德辉撰。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,分购置、鉴别、装潢、陈列、抄补、传录、校勘、题跋、收藏、印记十项。较常熟孙从添(1702-1772)专著《藏书纪要》的论述更为精密。此书还同时记有藏书家之心

  • 蚓窍集

    十卷。明管时敏(1338-1421)撰。管时敏初名讷,以字行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时敏九岁能诗,洪武九年(1376),征拜楚王府纪善,后从楚王就藩武昌,进左长史,事楚王朱桢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)

  • 金瓶梅传奇

    二卷。清郑小白(约1661年前后在世)撰,原书不著作者姓名。王国维《曲录》五录郑小白《金瓶梅》一本,其注说:“小白佚其名,江都人。”即此传奇的作者。本书取材于明人长篇小说《水浒传》和《金瓶梅》,保留了

  • 四书联珠

    无卷数。清章守待撰。章守待字观颐,安徽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。是书首有自序,以《朱子集注》为宗,复取诸儒之言参和成文。逐句逐字,疏解明晰,上下衔接,融成一片。名为“联珠”,取累累贯珠之意。所引众说不标举

  • 史记法语

    八卷。宋洪迈编撰。洪迈(1123-1202年)字景庐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,绍兴乙丑(1145年)中博学鸿词科,官至端明殿学士,著有《南朝史精语》、《经子法语》、《容斋随笔》、《夷坚志》等书。《史记法

  • 弱水集

    二十二卷。清屈复(1668-1744?)撰。屈复字见心,号悔翁,晚号金粟道人。陕西蒲城人。乾隆元年(1736)以博学鸿词征,不赴。沈德潜称其不屈志节,固是有守之士。能诗。有《楚辞新注》、《玉溪生诗意》

  • 玉狮堂十种曲

    清陈娘(约1875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娘字叔明,号潜翁,一号玉狮老人,江苏阳湖(今属常州)人。以盐官需次浙江。精于音律。本书收传奇十种,前五种每种皆二卷、十六出。其一是《仙缘记》,写孙恪巧遇仙缘的故事;

  • 汉隶分韵

    七卷。不著撰人名氏与编撰年代。考其分韵,以一东二冬三江等标目,当为元韵而非宋韵。取宋洪适等所集汉隶,依次编纂,又以各碑字迹异同,缕列辨析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考吾邱衍《学古编》,有‘合用文集品目一门,其

  • 潞安诗钞

    十六卷。清程之玿、常煜辑。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编分前后两编。前编为程之玿集,后编为常煜集。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。对原诗重加抉择,细酌去留,详注其里爵出处。信者因之,疑者阙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