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德堂文集

经德堂文集

二十卷。清龙启瑞(1814-1858)撰。龙启瑞字辑五,号翰臣。广西桂林人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进士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官至提督,湖北学政,江西布政使。通经义,讲声韵之学。著有《经德堂诗文集》、《诸子精言》、《浣月山房诗集》、《汉南春柳词》、《尔雅经注》、《尔雅音释》、《尔雅经注集证》、《经籍举要》等。《经德堂文集》原为六卷,系光绪四年(1878)刻本。卷首有李慈铭《跋》文手迹。书末有龙继栋(作者之子)作《跋》。据龙继栋《跋》云:“《经德堂文集》内集四卷、外集二卷,盖在咸丰丙辰年(1856),(先父)官京师时所厘定。大要始于道光庚子、辛丑(1840-1841),讫于咸丰丙辰(1856)而止。”而丙辰而后各稿,“皆不在此集”。《内集》四卷,共收文一百〇六篇,皆序、书、杂记、传状、跋、祭文、碑志之属;《外集》二卷,收文一百五十一篇,亦为序、跋、杂著、祭文、骈体文之类。其文质实谐雅,多有本之言。且服膺桐城,末附骈文,则非其所长。光绪七年(1881)刻本,在此本之后增至二十四卷。所增的内容有:《经德堂文别集》二卷、《浣月山房诗集》五卷、《汉南春柳词》一卷、《尔雅经注》三卷、《尔雅音释》一卷、《尔雅经注集证》三卷;何慧生《梅神吟馆诗草》一卷,何继栋《槐庐甲丙诗存》一卷;姚鼐《惜抱轩汉书评点》一卷。除此本今存外,还有光绪四年(1878)于京师刊本,凡十四卷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苔岑经义钞

    六卷。清张鸿桷(生卒年不详)辑。鸿桷,字晋柯,浙江镇海(今镇海)人。这本书的开头首先列举讲授的师承及授受系表,为定海黄式三、黄式三的两个儿子以愚、以周、黄式三的三个孙子家辰、家岱、家桥,以及门下弟子及

  • 存古约言

    六卷。明吕维棋(1587-1641)撰。吕维棋字介孺,号豫石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中进士。历任兖州推官、吏部主事、尚宝卿、太常卿、南京户部侍郎、南京兵部尚书等职。曾讲学于芝泉书

  • 画墁集

    八卷。宋张舜民(1034?-1100?)撰。张舜民,字芸叟,自号浮休居士,又号矴斋,邠州(今陕西邠县)人。进士出身,为襄崇县令。元祐初,司马光因其才气秀异,刚直敢言,荐为监察御史,累擢吏部侍郎。因参与

  • 南雍诫勖浅言

    一卷。明傅新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傅新德字元明,又字商盘,定襄(今属山西)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)中进士。官至国子监祭酒,赠礼部右侍郎。此书是任国子监司业署祭酒时训导诸生之文。凡诫言八条,为《淫荡》、

  • 南海杂咏

    十卷。明张诩(1455-1514)撰。张翊,字廷实,南海(今属广东)人,成化二十年(1484)进士,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。著有《白沙遗言》(已著录)、《东所文集》等。是集为张诩杂咏广州诸古迹的诗集。

  • 易经揆一

    十四卷。清梁锡玙撰。锡玙字确轩,山西介休人,雍正举人,乾隆得荐,授国子监司业,官祭酒少詹事。著有《易经揆一》及《易学启蒙补》等。《易经揆一》以河图洛书为本,用数于古法不同。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,即全易之

  • 春秋疑录

    十六卷。明赵恒(1511-1604)撰。赵恒字志贞,号特峰,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。嘉靖戊戌(1538)进士,官至姚安府知府。该书是为学子应付科举考试而作,阐释经义,以宋人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为主。对《春秋

  • 云自在龛丛书

    五集,十九种,一百一十三卷。清缪荃孙(1844-1916)编。缪荃孙字艺风,江苏江阴人。他精于鉴别,曾刊刻丛书多种,如《对雨楼丛书》、《烟画东堂小品》、《藕香零拾》和《云自在龛丛书》。此丛书汇辑古今著

  • 石首县志

    ①七卷,清张坦修,成师吕纂。张坦,字平侯,号岘山,云南石屏州人,雍正四年(1726)进士,官石首知县。石首县始于晋,因境内多山石,名石首山,故名县。元明以前旧志无考。县志创修于清顺治十三年(1656)

  • 汉制考

    四卷。南宋王应麟(详见《周易郑康成注》)撰。王应麟认为《汉书》、《续汉书》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,乃博采诸家经注及《说文》诸书,详为笺释,以补其遗漏。包括《周礼》二卷,《仪礼》、《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