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茅山志

茅山志

①十五卷。元道士刘大彬撰。大彬,号玉虚子,钱塘(今杭州)人。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、洞观微妙元应真人。此书分志诰副墨、三神纪、括神区、稽古迹、道山册、上清品、仙曹署、采真游、楼观部、灵植检、录金石、金薤编等十二门。前有明永乐癸卯(1423)胡俨序,称旧本为张雨所书,至为精洁,后毁于兵,姚广孝复为刊版。后成化六年(1470)、二十九年(1550)又重刻。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得此书,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,即嘉靖时所刻。四库馆臣称此本“不但纸版恶劣,非张雨之旧,且为无识道流续入明事,叙述凡鄙,亦非刘大彬之旧矣。”列为存目。② 十五卷。清笪蟾光撰。笪蟾光,字江上,江苏句容人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。官都察院御史。茅山亦名句曲山,在句容县东南,为第八洞宫,金坛华阳之天。周围一百五十余里。相传昔汉咸阳有三茅君得道,来掌此山,故谓之茅山。山有三峰,相传三茅君乘白鹤各居一峰,遂有大茅、中茅、小茅之名。元道士刘大彬曾撰《茅山志》十五卷,前有永乐二十一年胡俨序,称旧本,至为精洁。后毁于兵。姚广孝复为刊板。后成化六年、嘉靖二十九年又经重考。笪蟾光以为其尚有不足,故又重新纂辑此书。《茅山志》康熙八年(1669)刻本,共十五卷。分为十四门。曰三茅真君历朝诰敕。曰历朝真人敕书。曰历代真人奏疏书札、盖山历代真人名臣碑记。曰盖山宫观历代名臣碑铭。曰三茅真君纪系。曰洞天职仙传。曰上清嗣宗师四十五代传。曰茅山高真女仙传。曰盖山宫观泉洞异产田亩纪。曰真人著述经忏道书。曰梁唐宋元人诗记。曰明代名人诗记。曰大清名人诗记。附道秩考。兹篇考证详细,叙述简洁,条理清楚。阅之,于茅山诸事,历代兴衰,了如指掌。研茅山者,不可不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道德真经

    ①见《老子》。②见王弼《老子注》。

  • 说诗菅蒯

    一卷。清吴雷发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雷发,字起蛟,号夜钟先生。江苏震泽(今苏州市)人。康熙、雍正间人,诸生。他工于诗文,所作清矫拔俗,如水镜空明,不染纤滓。撰杂著不下十余种,以《寒塘诗话》为最钜。其《说

  • 横山乡人类稿

    十三卷。清陈庆年(1863-1929)撰。陈庆年字善余。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清末举人。江阴南菁书院肆业。后选段江浦县教谕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经端方保举,任内阁中书。旋入张之洞幕府,管摄两湖学务

  •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

    四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。须溪(今江西吉安)刘辰翁(详见《班马异同》)评点。吴正子不知何人。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。吴氏当为南宋人。李贺诗注本甚多,明代以来有徐渭、董懋策、曾益、余

  • 双梅景暗丛书

    十六种附一种,二十六卷。清叶德辉(详见《郎园先生全书》)编。该书收清余怀《板桥杂记》三卷、清西溪山人《吴门画舫录》一卷、清安乐山樵(吴长元)《燕兰小谱》五卷、清秋谷老人(赵执信)《海沤小谱》一卷、清余

  • 春秋日表

    一卷。清张冕(详见《春秋至朔通考》)撰。该书考证春秋时的天文历法,并列表说明。有清嘉庆年间刻本(与《春秋至朔通考》、《春秋初年岁星行表》、《春秋日食星度表》合刊)。

  • 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

    一卷。清洪仁玕(1821-1864)撰。仁玕字益谦。花县(今属广东)人,洪秀全族弟,太平天国领导人。著有《资政新篇》、《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》、《钦定军次实录》诸书。该书为仁玕宝制第一集,内载有《开

  • 周易绎传

    四卷。清汪景望著。汪景望字企山,宜兴人。嘉庆九年(1804)举人,曾官太平教谕,工草书,治经深于易。此书据《宜荆县志》原为九卷,今只有上下经,而无系辞以下各篇。其阐释卦象主要以十翼为归依,有如下四法。

  • 周易悬象

    八卷。清黄元御撰。黄元御字坤载,号研农,昌邑人。早为诸生,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,于是发愤学医。对于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玉函经》都有注释,总有数十万言。大抵自命非凡,

  • 礼论难

    一卷。晋范宣(详见《礼记音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是书杂论礼意,或推阐古义,或斟酌时制,颇能自申其说,间或失之迂曲。如以《书》谅暗注凶庐为“即葬后柱楣之义,可见郑用大传之是,杜解心丧之非,段畅虽历引《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