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太史集
五卷。明葛曦(约1598年前后在世)撰。葛曦,字仲明,号凤池,德平(今山东德县一带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著有《葛太史集》。据崇祯九年(1636年)其侄如麟后序称,其全集为八卷。而此本仅五卷。以原目较之,尚佚《谕朵颜卫檄》、《拟俘献云南叛夷露布》、《重修顺天府学记》三篇。而《勤政励学箴》一篇又不列入目录。其中编辑参差错乱,莫可知详。其诗尚沿历下余派,虽少精湛之思,然亦自琅琅可诵,时有清新之作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五卷。明葛曦(约1598年前后在世)撰。葛曦,字仲明,号凤池,德平(今山东德县一带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著有《葛太史集》。据崇祯九年(1636年)其侄如麟后序称,其全集为八卷。而此本仅五卷。以原目较之,尚佚《谕朵颜卫檄》、《拟俘献云南叛夷露布》、《重修顺天府学记》三篇。而《勤政励学箴》一篇又不列入目录。其中编辑参差错乱,莫可知详。其诗尚沿历下余派,虽少精湛之思,然亦自琅琅可诵,时有清新之作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十五卷。明王同轨(约1620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同轨,字行文,黄冈(今属湖北)人。由贡生官江宁县知县。同轨博学宏词,交往甚众,四方学士大夫论议闻所未闻,录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,累之若干卷,名之曰《耳谈》
一卷。明贺时泰(见《思聪录》)编。此书首列《周易·蒙卦》,次列《大学·圣经》一章,《礼记·学记》一篇,《白鹿洞规》五节六十九字,《程董学规》一节九十一字,终为《兴文会条件》。书中没有作者的阐发,全为人
三十卷。明王志长撰。王志长(生卒年不详),字平仲。明代“三才子”之一,王志坚(1576-1633)之弟,昆山(今江苏昆山)人,万历中举人。事迹见于《明史·文苑传》其兄志坚传中,称其亦深于经学,尤精“三
十三卷。清钱绎、钱侗撰。钱绎(1770-1855)初名东墉,字以成,一字子乐,号小庐居士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人。少承家学,与兄东垣、弟侗皆潜研经史、小学,时称“三凤”。所著尚有《训诂类纂》、《尔
三十卷,首一卷,清林有席修,严思浚、林有彬等纂。林有席,字平园,号儒珍,江西分宜人,进士,官东湖知县。严思浚,字潜斋,江西分宜人,进士。林有彬,字竹溪,廪生,林有席之弟。按禹贡,荆及衡阳为荆州,东湖古
各一卷。清丁谦撰。丁氏将《魏书》中《外国传》、《西域传》、《外国传补》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,以求今地所在。作者着力搜罗,参诸史书,汇得备考之史料,值得珍视,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,仍需参酌他书使用。《续修
见《航澥遗闻》。
八卷。明沈淮(约1561前后在世)撰。沈淮字澄伯,仁和(浙江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此集共八卷,前后无序跋,亦无目录,其完阙不可考。其诗则体格尚未成就,累句亦多。此集有浙江
二十四卷。清浦龙渊撰。该书因《系辞》“包牺氏王天下”之文而认为六十四卦无一不是帝王师相之事,是明主良臣所以致太平之书。因乾卦六位时成之文而认为六爻中君臣上下各有所司。周公分位系辞,正名定分均取于此。历
十二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吕锡麟修,程怀璟纂。吕锡麟,字柯亭,号仁止,河南新安人,附监生,官云梦知县。程怀璟,字玉农,号小宋,本县人,拔贡,官至云南按察使。明万历十六年(1588),邑人邹观光纂《云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