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蒿庵集

蒿庵集

三卷。清张尔歧(1612-1678)撰。张尔歧,字稷若,号蒿庵。济阳(今属山东)人。明末诸生,入清后归隐乡里,以教授著述为乐。平生深研经学、理学,并以此闻名于世。亦能诗能文,诗文多描写乡居生活及旅游见闻,表达超然世外,不慕名利的品格节操,风格古朴自然,文辞平淡,意境高远。《蒿庵集》为张尔歧亲自编定,收七十篇杂文,分为三卷。但乾隆时,此集已不易得。桂林人胡德琳重新搜罗汇辑,编成《蒿庵集》三卷、《拾遗》一卷,刊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。正集卷一为论文、书札,卷二为序、题跋,卷三为记传、墓志、墓表及杂著。《拾遗》辑入张尔歧临终遗嘱、《瓦砚铭》及诗词。光绪十五年(1889)山东书局据此本重刊,并将《蒿庵闲话》二卷与此集合刻,卷首附胡德琳序和李焕章、刘孔怀为早期刊本所撰序,卷末附录李焕章《张蒿庵处士传》,盛百二《蒿庵遗事》,顾炎武《过张贡士尔歧》诗,李元度《张蒿庵先生事略》等资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乙丙纪事

    一卷。清孙奇逢撰。孙奇逢(1584-1675),字启泰,号钟元,晚年号岁寒老人,直隶容城(今河北容城)县人,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,因他晚年在苏州夏峰讲学,故当时学者尊称为夏峰先生。明熹宗天启五年(162

  • 梦蕉诗话

    二卷。明游潜(约1515年前后在世)撰。游潜生平详见《博物志补》辞目。是书为明代论诗著作,其内容大多作者读诗之感受,诗论主张不多。但其主张诗应别于经、史,反对以理作诗,应属卓见。然所论诸诗,明人居其大

  • 大金集礼

    四十卷。不著撰人及成书年月。据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载,此书为金章宗明昌六年(1195)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。分类编撰,收录帝王后妃尊号、册谥、祠祀、朝会、燕飨、仪仗、舆服等门。“数金源之掌故者,此为总汇

  • 皖省志略

    四卷。清朱云锦辑。朱云锦,字炯斋,清直隶永清人。清嘉庆二十二(1817),朱云锦游幕河南,时值吴邦庆任河南布政使,朱氏受其嘱辑录《豫乘识小录》一书,以户口、田赋、仓储、盐漕、诸大政为纲,而以府县为目以

  • 信摭

    一卷。清章学诚(1738-1801)撰,章学诚,见《文史通义》条。此书是作者的论著,论述与记载都较为广泛,上自经史百家,下到杂文短章都有涉及,有的地方是直接摘录,有的地方则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,有文史、

  • 司勋五种集

    二十卷。清王士禄(1626-1673)撰。王士禄,字子底,号西樵,新城(今山东桓台)人。与其弟王士祜、王士祯齐名,称为“三王”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十。累官吏部员外郎。充河南乡试正考官。因事免官,后

  • 治河方略

    十一卷。清靳辅撰。靳辅(1633-1692),字紫垣。汉军镶黄旗人。顺治中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。康熙初历内阁学士、安徽巡抚。康熙十六年(1677),选授河道总督,主持治黄河工程。在任十余年,河患大减

  • 重修蒙城县志

    十二卷。汪箎修,于振江、黄与绶纂。即《蒙城县志》②。

  • 五经堂文集

    五卷。清范鄗鼎(约1681年前后在世)撰。范鄗鼎字彪西。山西洪洞人。生平详见《理学备考》(辞目)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,养母不仕,闭门读书。阐明绛州辛全之学,与应伪谦、李颙以理学著称。设立希贤书院

  • 岁稿

    一卷。明谷继宗(约1526年前后在世)撰。继宗,字嗣兴。山东历城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五年(1526)进士。官至知县。此编所收皆古今体诗。首有嘉靖十年(1531)现川傅汉臣序文;后有夹谷孙光辉题记;篇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