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清林春溥(详见《春秋经传比事》)撰。林氏以孔子当年周游列国,弟子相随,考事征年,相因互见,非合证不明,于是据《史记》有关记载,列表说明孔子弟子。其姓名见于《论语》者,则附于后。又参考《春秋》三传
二卷。清高熊徵(生卒年不详)撰。熊徵字渭南(今广西省岑溪县)人,顺治十七年(1660)副榜贡生,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。是书只将朱熹《小学集注》略为随章分解,特使童子读之易于明而已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有
二十八卷。清周世樟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世樟字章成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此书摘录五经之语,编辑而成,以备当时为文而用。全书分十门,每门又分若干子目。书末附诸经略说,经义辨伪、辨疑各数条。
十卷。不著刻者姓名。该帖以甲、乙、丙、丁等十天干为分卷标志,现仅存前五卷王右军书。由于该帖直到清乾隆时才有论及,明以前未见著述,故对该帖真伪各执一词。董香光等认为是南唐时刻,程南村则认为是宋人伪帖。据
十四卷。明戴君恩撰。君恩字忠甫,湖南澧州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至四川巴县知县。是书首有黄汝亨、胡澥二序,后有门人龚惟敬的跋文。大旨仿苏老泉批点《孟子》,对篇章字句,用提转、承接、结合等法
四卷首一卷,清杨迦怿修,刘辅延纂。杨迦怿,曾任茂州知州。刘辅延,字恕斋,下吏。茂州旧无志。乾隆间州牧丁映奎始搜集旧闻,成志稿若干篇,然未能成书。杨迦怿任知州后,复广为采访,欲重新纂修。然事未竟而杨调离
一卷。元王翰(1333-1378)撰。翰字用文。其先西夏人。元初徙居江淮。累官至江西福建行省郎中。陈友谅将其留居幕府,授潮州路总管,兼督循、梅、惠三州。友谅败,浮海抵交趾,不果。屏居于永福观猎山。明洪
三种,三卷。清张宗泰(详见《孟子七篇诸国年表》)撰。三种为《周官礼经注正误》一卷、《孟子七篇诸国年表》一卷、《竹书纪年校补》二卷。均为经史著作,其中后两种本书有专条介绍,可参阅。而《周官礼经注正误》为
一卷。明李肇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肇亨字会泰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。书中自序谓王元美《弇卅卮言》、张睿父《琅琊代醉编》、陈无功《析醉漫录》中皆有所载,而彼此未备,暇日偶有
无卷数。不著撰人姓氏。在书首徐中行序中称此书为沈润卿撰。经后人佐以《千顷堂书目》考之,乃知为明沈津撰。沈津,字润卿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武宗正德年间选入太医院。著有《邓尉山志》、《吏隐录》等。沈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