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识遗

识遗

又称《罗氏识遗》,十卷。北宋末南宋初罗璧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璧字子苍,自号默耕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据书中前定一条,引陈抟“寒在五更头”之谶语,称第五庚申后又十五年,北宋灭亡,可知此书成于南宋时期。书中又谓宋代文章多粹,自程颢、程颐发明孔孟之说,便觉欧、苏气象不长,又谓孔夫子之道至朱熹而集大成,诸家经解自朱熹断定,然后一出于正等等,可知罗璧是朱熹学说的忠实信徒、传布朱熹学说的学者。此书于经史百家、朝野遗闻等,无所不论,无所不考。大体说来,征索旧文,皆有依据,考据精核,颇多可取。但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,如,论养老之制,谓《礼记》袒而割牲、执酱而馈等数语为委巷之谈,排诋经书,殊无忌惮。又谓公羊高、梁赤皆姓姜,亦属杜撰。又谓班史原于刘歆,引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后序为证,不知葛洪序谓刘歆有汉书一百卷者,自汉魏以来绝无是说,罗璧轻信伪书,尤为疏舛。此书虽少有错误,但多数皆有根据,足资参考。今传本不一,《四库全书》本作《识遗》十卷,《学海类编》、《碧琳琅馆丛书》、《芋园丛书》本作《罗氏识遗》十卷,宛委山堂《说郛》节选本作一卷,商务印书馆《说郛》本不分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

    一卷。清朱孝臧(1857-1931)撰。朱孝臧原名祖谋,字古微,号沤尹,又号疆村,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。光绪进士,官礼部侍郎。词风近于吴文英。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。有《疆村语业》。对辑校词籍用力甚

  • 何氏语林

    三十卷。明何良俊(详见《四友斋丛说》)撰。此书承袭晋人裴启《语林》之名,而体例、门目也完全仿效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。搜罗了两汉至元代正史所列,传记所存的士大夫的言谈举止、轶闻琐事,共二千七百余事,精心

  • 日讲四书讲义

    二十六卷。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(即康熙帝)撰。玄烨(1654-1722)乃世祖(顺治帝福临)第三子,1661-1722年在位。八岁即位,年号康熙。在位期间,平三藩之乱、攻灭台湾郑氏政权、签订《中俄尼布

  • 桐城吴先生文集

    四卷。清吴汝纶(1840-1903)撰。吴汝纶字挚甫。安徽桐城人。同治进士。工古文。官冀州知州。游日本,著有《东游丛录》。另著有《易说》、《诗说》、《深州风土记》等。汝纶为学,由训诂以通文辞。自群经诸

  • 经天该

    一卷。意大利国利玛窦(15521610)撰。是编卷首有嘉庆五年甘泉筱轩序。称此书为泰西利玛窦所传歌。此卷悉将三垣二十八宿经星,照今时星数度限分别加以近南极可见之星,及新见无名诸星,且绘其情状,十分详明

  • 老莱子

    一卷。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。清马国翰辑。老莱子,楚隐士,生平与事迹均不详。据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记载:“或曰,老莱子亦楚人也,著书十五篇,言道家之用,与孔子同时云。”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,但又不能肯

  • 小芋香馆遗集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杭(?-约1788)撰。李杭字梅生,道光间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,江苏淮阴人。其人五岁能诗,弱冠登高第,入词林,时与京师巨公唱和,名噪一时。《小芋香馆遗集》为其弟李桓裒集,好友王柏心编校而成。

  • 里堂家训

    二卷,清焦循(1763-1802)撰。循字里堂,江苏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他自幼博闻强记,识力精卓,每读一书,必穷究其源。平生著述宏富,曾有《雕菰楼文集》二十四卷。另有《易章句》,已著录。《里堂家训》

  • 五经总类

    四十卷。明张云鸾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云鸾字羽臣,号泰岩,无锡人。此本采五经及《周礼》、《孝经》之语,分门排次。共分为七十二类,分上下二集。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、学术两端。上集为经济,下集为学术。观其目次

  • 金鑱秘论

    十二卷。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,但不详其生平事迹。书中自序中称: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,故亦以三等法治病。此书分为十二门,皆为论医目之法,故曰“金鑱”,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