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家直说

诗家直说

二卷。明谢榛(1495-1575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四溟集》辞目。此书原载其《四溟集》中,称《诗家直说》。后别出单行,题《诗家直说》,也题《四溟诗话》。谢榛论诗,亦有复古主张,但他已认识到本朝诗人学杜甫,“未免蹈袭”,“摹拟太甚,殊非性情之真”,成为创作之弊。他主张不限于学杜,“初唐、盛唐十二家诗集,并李、杜二家”“咸可为法”;除“夺盛唐律髓”外,亦应“追建安古调”,取径较其他人宽广得多。谢榛重视“悟”在诗歌思维中的作用,对此论述颇多。他以“悟”为作诗的关键,“非悟无以入其妙”。谢榛认为,“兴会神到”是诗歌创作的最佳境界,“诗有天机,待时而成,虽幽寻苦索,不易得也”。在表现方面,他主张“自然妙者为上,精工者次之”。谢榛将诗歌意象的创造,概括为情、景两个要素的融合,“作诗本乎情景”,“情景相融而成诗”。“景”为客观景物,“情”为诗人感情,两者互相融合,缺一不可。谢榛强调景“不拘形胜”,“不宜逼真”,“妙在含糊”,即以表现情感为本。谢榛关于“情”、“景”的论述,对明、清诗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但谢氏急于求名,持论多夸张而少确切,甚至指摘唐人诗病,妄改字句、语言似乎高超,然而实则谬误。此书有《历代诗话续编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宛平校点本,均称《四溟诗话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掾曹名臣录

    一卷。续集一卷。明王琼(生卒不详)撰。王琼,字德华,太原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,明成化年间(1465~1487)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、督陕西三边军务,著有《晋溪奏议》、《漕河图志》、《北边事迹》、《西番事

  • 野客丛书

    三十卷。附《野老纪闻》一卷。南宋王楙(1151-1213)撰。王楙字勉夫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少年丧父,养母不仕。母亲去世后,绝意仕进,题所居曰“分定斋”,隐居读书著述,时人称之为“讲书君”。晚年得

  • 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

    一卷。元代释清珙(1272-1352)撰。清珙,俗姓姜,字石屋,属今江苏省常熟人。因悲观厌世,遁入空门。初住于崇福寺,后游建阳西峰,湖州道场,寂灭于嘉禾当湖的福源禅寺。《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

  • 金正希年谱

    ①一卷。清程锡类编。锡类字不匮,明清之际安徽休宁人,系谱主门人。谱主金声(1598-1645),字正希,号赤壁,安徽休宁人。崇祯元年(1628年)进士,授庶吉士,后告病归。南明弘光时任命为左佥都御史,

  • 金丹诗诀

    二卷。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(生卒年不详)撰,宋云峰散人夏元鼎(详见《阴符经讲义》)编。吕岩,字洞宾,号纯阳子,自称回道人,相传为京兆(今属西安市)人,一说河中府(今属山西永济)人。传说吕岩因遇钟离权(

  • 柳州府志

    四十卷首一卷,清王锦修,吴光升纂。王锦,字纲斋,顺天大兴(今北京大兴)人。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乾隆二十六年(1761)任广西右江道。吴光升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六年(1741)举人,候选知县。旧

  • 孔颜孟三氏志

    六卷。明刘浚(生卒不详)撰。刘浚,永嘉(今浙江省温州市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明成化年间(1465-1487)曾做过邹县教谕,邹县,孟子故里,使刘浚得以考订孔子、颜回、孟子的世系、事迹以及历代褒崇诸典等,

  • 巢云轩诗集

    六卷。《续集》五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明吴宗儒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吴宗儒字次鲁,号黄麓,晚号止耕,安徽休宁人。生卒不详。著有《巢云轩诗集》。此集包括正集六卷,续集五卷,诗余一卷。其诗工于声律,然运

  • 志斋医论

    二卷。明高士(生卒年不详)撰。高士字志斋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此书成于嘉靖年中。高氏认为“今之医者多非丹溪。而偏门方书盛行,则亦以朱氏为宗者矣。”书中上卷专论痘疹,下卷杂论阴阳六气、血脉虚实。对后世

  • 十五家年谱

    二十卷。附存二卷。清杨希闵(生卒年不详)编辑。希闵字铁佣,江西新城人,曾为台阳海东书院院长。平生喜好谱录之学。十五家年谱目次为:汉诸葛忠武、唐李邺侯、唐陆宜公、宋韩忠献公、李忠定公、王文成公、汉徐征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