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问

诗问

① 一卷。汪琬(1624-1691)撰。汪琬,字苕文,号钝庵,晚年又号钝翁、尧峰,学者称尧峰先生。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清初著名散文家。曾任户部主事、刑部郎中等职。后因病辞官,结庐隐居太湖尧峰山,以著述自娱。康熙十八(1679)年举博学鸿词科,授编修,纂修《明史》。在史馆六十余日即乞病归,杜门著书。汪琬自幼奋于学,学博识深,以散文名于世。其论文要求明于辞义、合乎经旨,以唐宋名家为楷模,各体兼备,尤善纪事。与魏禧、侯方域并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。有《钝翁类稿》六十二卷,《续稿》五十六卷,晚年自删为《尧峰文钞》五十卷,传于世。是书不以考据为重,主问《诗经》风雅正变。据太史公曰“周道缺而《关雎》作”,薛君《章句》云“《芣苢》伤夫有恶疾”,认为“二南”不得为正风。据太史公曰“仁义陵迟,《鹿鸣》刺焉”,认为《鹿鸣》之下不得为正雅。是书论诗教主温柔敦厚,而不引孔子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及“授之以政”之言,论圣人录“淫诗”,则以为惩,不引孔子“思无邪”之言。成就不大。有《赐砚堂丛书》本、《后知不足斋丛书》本行于世。② 七卷。清郝懿行(1755-1823)撰。懿行字恂九,号兰皋,山东栖霞人。清代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嘉庆进士,官至户部主事。郝氏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,于《尔雅》用力尤深。著有《尔雅义疏》、《山海经笺疏》、《易说》、《书说》、《春秋说略》、《竹书纪年校正》等书。该书卷首有作者自序云:“诗问凡录余与瑞玉闲居答问之语,非注诗也。”瑞玉乃懿行妻王照圆字。因其皆为诗设题,以诗答问,故又附瑞玉《葩经小记·序》于后,且篇中屡载其说。其夫妻间问答之词,于诗意多有发明,独悟新解,令人解颐。该书有《郝氏遗书》本。③ 六卷。清牟应震撰。此书句有解,章有说,又有总论,对疑难之处,以问答的形式予以分辨,故书名为《诗问》。多陈己见,亦间采《小序》及朱熹《诗集传》之说。以为国风是后世说《诗》者所题。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犹今诗之合选本,以下十余国风,犹诗之专稿。《周南》与《召南》十之七八为后世所增入。《小雅》为畿内之民、内小臣及外诸侯之诗,《大雅》为公卿士之诗。书前有自序,称凡四易其稿,而不敢自信。有嘉庆二十三年(1818)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言

    一卷。宋吴沆(详见《易璇玑》)撰。此书属语录体,其言间有可取,如曰:“不求过于人而人不能及之者,善道也;不求合于人而人不能离之者,善德也。”又曰:“立朝廷而后见山林之志,享富贵而后见贫贱之节。”其书亦

  • 回疆通志

    十二卷,清和宁纂。和宁详见《三州辑略》。《回疆通志》嘉庆九年(1804)修,抄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卷一御制诗:平定伊犁受降、格登鄂拉斫营、鄂桑扎拉图之战、和洛霍澌之捷、库陇癸之战、乌什酋长献城降、黑

  • 秘传证治类方

    见《证治要诀类方》。

  • 山谷禅喜集

    二卷。明陶元柱编。陶元柱,始末不详。本书编者取凌濛初编《东坡禅喜集》之意,于黄庭坚集中录其阐发禅理之文,别为一书。有四库本。

  • 庚辰春偶吟

    一卷。明钱肃乐(生卒年不详)著。钱肃乐,字希声,号虞孙,鄞(今属浙江宁波市)人。崇祯十年(1637)进士及第知太仓州,进授刑部员外郎,未赴任。南明初建时,钱肃乐起兵抗清,历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、东阁大学

  •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

    六十卷。明周珽编。周珽字无瑕,浙江海宁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初,其曾祖敬,辑《唐诗选脉》一书,刊未竟而毁。珽辑缀残稿,续成是编。其持论以高棅“品汇”、李攀龙“诗删”为宗。体例仿效《唐诗品汇》,按体编排。先五

  • 古周易

    一卷。宋吕祖谦(1137-1181)编。祖谦字伯恭,人称东莱先生。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祖谦幼承庭训,长从林之奇、汪应辰、胡宪诸儒游,又与张栻、朱熹友善,人谓其学本之家庭,有中原文献之传。孝宗隆兴元

  • 东坡易传

    九卷。苏轼(1036-1101)撰。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北宋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曾任中书舍人、起居舍人、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。博通经史、才气横逸,尤以诗文著称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著有《东坡

  • 友柏堂遗诗选

    二卷。清冯协一(约1681年前后在世)撰。冯协一字躬暨,山东益都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大学士冯溥第三子,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。协一工诗,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,求正于姻亲赵执信,赵执信托眼睛有病,命门人常熟

  • 中观论疏

    二十六卷。唐代释吉藏撰。吉藏生平事迹详见《华严经游意》辞条。《中观论疏》是注解《中观论》的经注书。续藏经本作二十卷,金陵刻经处刻本汇入论文,作二十六卷。《中观论》亦称《中论》,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,为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