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引经考

说文引经考

二卷。清吴玉搢(1699-1774)撰。玉搢字籍五,号山夫,晚号顿研、钝根,淮安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廪贡生,官凤阳府训导。仕途不顺,遂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,著述尚有《别雅》、《金石存》、《六书述部述考》、《六部叙考》、《天发神忏碑考》等。此书旨在考《说文》引经与今本之同异。吴氏自序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十五卷所引诸经数千余条,案其同异,大约参半。前人间有说者,多以不合于今本,类訾其纰缪,或但以为讹误而已。搢窃疑之,用是反复推勘,参以昔贤经解,博考释文所列诸经异本,并及鼎彝碑版、班马文字、字书偏旁,考证韵书音读通转。久乃恍然有悟,知许氏故非尽冯臆改变,亦非尽别风淮雨,概归狱于传写之咎也。”于是取《说文》所引之经,与今本校其异同,有与今本异而实同者,有可与今本并行不悖者,有今本显失不能不据《说文》以正其误者,皆一一标出。虽未尽当,大致颇足观。全书计一千一百一十二条。群经之外,有《山海经》、《国语》、《楚辞》、《五行传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甘氏星经》,《司马法》,杨雄赋、司马相如赋等计三十六条。其中有四百条未加考释,所以吴书实为引经考者六百七十六条。《续修四库提要》云:“玉搢尽取《说文》引经之异同,论列考订,于经师授受之各殊,篆隶相承之递变,形声相近之通假,颇能得其大概。虽许氏之书古义烂然,又能详稽博辨,多所发明,于读经者亦不无裨补也。”(杨钟羲)此书道光元年(1821)由仪征程赞咏刊刻,补吴所漏二十四条于后。光绪二年(1876)王闿运重校,光绪八年扬州饶氏重刊,是本错字较多。另有《咫进斋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律吕新义

    四卷,附录一卷。清江永撰。此书久无传本,光绪年间由合肥李瀚章刊行于世。此书共四卷:卷一举圣祖论乐五条,题名曰皇言定声,每条详加引申,作者主张黄钟之宫应居中位,即次序应为:徵、羽、宫、商、角,而非宫、商

  • 朱翼

    明江旭奇(生卒年不详)编。江旭奇字舜升。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。万历年官安岳县县丞。《江南通志·儒林传》称其在太学时,尝奏上所著《孝经翼》、《孝经疏义》。并请敕儒臣辅助编辑《孝经大全》。本书仅供场屋之用

  • 陈太史订阅春秋旁训

    四卷。明陈仁锡(1579-1634)重订。陈仁锡,字明卿,号芝台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,典诰敕,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。崇祯初召复故官,累迁南京国子祭酒。崇祯七年卒

  • 资治通鉴述

    无卷数,清陈诜撰。陈诜,著有《易经述》、《资治通鉴述》等。其中《资治通鉴述》有凡论三十二篇,所论上起春秋时的范蠡,下迄唐代的陆贽、裴度,篇末作史官论一篇,从陈诜所论述的史事看,战国时期的居十分之七,秦

  • 说经札记

    八卷。明蔡汝楠(1514-?)撰。汝楠字子木,号白石,德清人。嘉靖十一年进士,官至南京工部侍郎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自知堂集》、《武夷游咏》。史书称他为官期间曾以忧归,聚诸生石鼓书院,讲求经义,此书即当

  • 孝经解赞

    一卷。吴韦昭(204-273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韦昭又名曜,字弘嗣,吴郡云阳(今江苏丹阳)人,三国吴学者。著述有《博奕论》、《吴书》、《国语注》、《汉书音义》等。《孝经解赞》一卷,隋唐志均有记载,书已亡

  • 清容居士集

    五十卷。元袁桷(1266-1327)撰。袁桷,字伯长,号清容居士。庆元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累官至应奉翰林文字、同知制诰,兼国史院编修。凡朝廷制册,勋臣碑版,多出其手。尤练习掌故,长于考据。此集共辞赋

  • 渔具咏

    一卷。唐陆龟蒙(?——约881)撰。《渔具咏》对当时出现并使用的与捕鱼相关的各种工具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,充分重视它们的实际使用价值。《续四库全书提要》称:“盖龟蒙以浮家泛宅,逐水而居。此渔具咏,乃择

  • 决狱龟鉴

    见《折狱龟鉴》

  • 孝经章句

    ① 一卷。清任启运(1670一1744)撰。任启运,详见《周易洗心》条。该书遵用朱熹《孝经刊误》本,而于传第十章增加“君子无不敬也”等一百一十二字。其文与《礼记》小有不同,而今本《孝经》皆无。启运自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