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浅说

说文浅说

一卷。清郑知同(生卒年不详)撰。知同字伯更,贵州遵义人。郑珍之子。著作尚有《说文本经答问》、《说文逸字附录》、《说文商议》等。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,又题为《六书浅说》。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,较江声之说分析细微。论象形曰:“象形者,造字之始,取象于物,如其形而画之,为会意、形声众字之毋。《说文》凡会意、形声字十九在部中,象形字一例在部首。读《说文》必先讲部首,部首象形为文至朴而用文极巧,用笔特损而状物绝肖。”析象形为象形独体,象形合体、象形兼声、象形加偏旁、象形作重形、象形作最初本形六类。谓“钟鼎彝器铭文酷似其物者,即初时造字之象也”。论指事曰:“象形直画全物之形,指事则先画一物,而入‘一’以指其处。‘上’‘下’字先画一横以当物,于‘一’之上下著‘丨’以指之;‘刃’字先画‘刀’形,于左旁著‘一’以指之。《汉书艺文志》谓之象事,以其文先象物而后指其事也。《周官保氏注》谓之处事,谓就字形某处安置一笔以见事也。”论会意曰:“凡字独体为象形指事,合体为会意形声。会意者合象形、指事之字两文、三文以见意也,亦有多至五六文者。《艺文志》谓之象意。以会意字常含事物之象也。”析会意为会意正体、会意重形、会意中有象形、会意中有反形、会意中有声旁、会意中有省旁六类。论形声曰:“形声者合两字成文,以一旁定其形,一旁拟其音也。”析形声为形声正体、形声中有省形省声二类。论转注曰:“转注者,传注也。古‘转’‘传’两字相通。转注与假借对文,皆以叠字名之。”“转注以声旁为主,一字分为若干用,但各以形旁注之。转注与形声相反而实相成。如‘齊’字经典用为‘齊戒’,用为‘齊衰’,用为‘齊盛’,用为‘剪齊调齊’,用为‘齊疾’,用为‘腹齊’。止一‘齊’字,厥后则例加偏旁:用是‘齊戒’,即注之以‘示’作‘齋’;用是‘齊盛’,注之以‘皿’作‘’;‘剪齊调齊’,注之以‘刀’作‘劑’;‘齊疾’注之以‘火’作‘’,‘腹齊’注之以‘肉’作‘’,此其义也。”总论六书曰:“盖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为造字之经,转注、假借为造字之纬。转注主加偏旁,无论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四者之字,但有一义,俱可注成一文。假借主音,无论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四者之字,但令同声,俱可援为此用。”其言转注,与众不同,乃本其父郑珍之《转注考》,可备一说。此书有艺林山房辑《文选楼丛书》本,有《玲珑山馆丛书》(即《益雅堂丛书》)本,有《巢经巢全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全体通考

    十八卷。英国德贞(1837-1901)撰。德贞又名德约翰、达吉恩、约翰·赫伯恩。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。1860年来华,1864-1867任驻华使馆医师,继雒魏林为北京英国教会医院院长。著有《中俄政教志略

  • 麻姑山丹霞洞天志

    四卷。明邬鸣雷撰。邬鸣雷,字长豫,浙江人。《麻姑山丹霞洞天志》明万历刻本,共四卷。首凡例。次为图八,曰姑仙圣像图,曰麻姑山总图,曰麻姑仙坛图,曰丹霞洞天胜境图,曰三谷云门图,曰从姑山图,曰七夕群仙宴会

  • 唐诗所

    四十七卷。明臧懋循(?-1621)编。懋循字晋叔,号顾渚。浙江长兴人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。曾任南国子监博士。著有《负苞堂集》。此集共十四门。即古乐府、乐府系、三言四言古诗、风体骚体古诗、五言律诗

  • 卫经社稿

    一卷。清王小航撰。王小航名煦,以字行。光绪年间进士,候补四品京卿。此书名为“卫经”,是指卫《古文尚书》经。对于明代以来对《古文尚书》的辨伪和攻击,王小航深感义愤,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《古文尚

  • 单县志

    ①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王镛修,秦寅纂。王镛字闻达,河北房山(今北京市房山县)人。贡生出身,康熙四十六年(1707)任单县知县。秦寅字东旭,济宁人,举人出身,名孝廉。单县志创修于明隆庆三年知县夏维藩,再修

  • 泰西新史揽要

    二十四卷。英国人马恳西(Mack henzie)撰。英国人李提摩太(Timothy Richard)、蔡尔康译。英人名马恳西者众多,此不知为何人。李提摩太(1845-1919)。字菩岳。英浸礼会传教士

  • 古棠书屋丛书

    十八种,一百五十七卷。清孙錤、孙澍编辑。孙錤字野史,自号独学生,又号岷阳大布衣,蜀郫县(今属四川成都市)人。嘉庆时为国学生,但不事举业,与其弟孙澍构古棠书屋,闭门联榻,扬榷古今,不问外事。其为文力求奇

  • 念奴娇

    八月十七日,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,过张宽夫园待月。偶有名酒,因以金荷酌众客。客有孙彦立,善吹笛。援笔作乐府长短句,文不加点。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。桂影扶疏,谁便道,今夕清辉不足?万里青天,姮娥

  • 春秋孔义

    十二卷。明高攀龙(详见《周易简说》)撰。此书斟酌《左传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、《胡传》之说,无所考证,亦无所穿凿。主张以经解经,凡经无而传有者不敢信,传无而经有者不敢疑。如隐七年“滕侯卒”,《公羊》以

  • 标题补注蒙求

    三卷。晋李瀚(见《蒙求集注》)撰。宋徐子光注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及《宋史·艺文志》皆作八卷。通行有二本。其一为二卷,为徐子光原注本。此本分为三卷。凡徐子光注中陈振孙所谓兼及他人事者,均被删去。而每句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