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谐声孳生述

说文谐声孳生述

二十卷。清陈立(1809-1869)撰。陈立字卓人,号默斋,句容(今属江苏)人。道光间进士,官至云南曲靖知府。受业于凌曙、刘文淇之门,著作尚有《公羊义疏》、《句溪杂著》、《白虎通疏证》等。是书乃刺取《说文》中的谐声字,分部而缀叙之。以象形、指事、会意为母,以谐声为子;其子所谐,又各缀于子下。其分部以顾炎武《古音表》为主,参以江永、孔广森、戴震、段玉裁诸家之说,共立二十一部:(1)东钟江;(2)冬;(3)支佳;(4)脂微齐皆灰;(5)之咍尤之半;(6)鱼模虞之半麻之半;(7)真臻先;(8)谆文欣魂痕;(9)元寒桓删山仙;(10)萧幽尤之半;(11)宵豪;(12)歌戈麻之半;(13)阳庚;(14)耕青清;(15)蒸登;(16)侯虞之半;(17)侵覃;(18)谈盐添咸严衔;(19)祭泰夬废月曷末鎋薛;(20)缉叶帖合盍狎业乏;(21)畕屾(《说文》原阙之音)。但阙音不应算在分部之内,(19)部之九韵并入(4)部,则(20)部为(19)部,所以实际上陈氏分古韵为十九部。陈氏本声读法,共得声母1211个。《续修四库提要》云:“盖‘祭’、‘泰’等九韵初从戴分,其后成书复行混并,故前后不相合。其实此九韵仅有去入而无平上,自当立为一部,不知陈氏何以致疑也。即入声之分配,顾、江、孔、戴、段五家亦未尽密,故此书于古韵并无创见。惟其明《说文》谐生孳生之序可与姚氏《说文声系》相参证也。”(孙人和)是书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徐乃昌辑入《邢斋丛书》而刊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卮坛对问

    六卷。清江德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江德中字汉若,歙(今安徽歙县)人,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。著有《西粤对间》。《卮坛对问》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,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。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,著者

  • 残本杂剧三集

    十四卷。明邹式金(约1653年前后在世)编。邹式金字仲愔,号木石,又号香眉居士,江苏无锡人。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,历任南京户部主事、南京户部郎中,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。著有《香眉亭诗》、杂剧

  • 易纬坤灵图

    “坤灵图”一作《灵图》。《易纬》之一。已佚。撰者不详。孙珏说此书配《乾凿度》名篇。马氏《经籍考》著录一卷。仅存论乾、无妄、大畜卦辞及史注所引“日月连璧”数语。缺漏散佚颇多。辑本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聚珍版

  • 事类通考

    十卷。明刘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叶字芝华,饶卅(今江西波阳)人。本书集古今事实分类编辑。凡七十七门。以记事为主,中间加以评论,其体例或似札记,或似语录,或似对句。以“年少初登第,皇都得意回”十字,分别

  • 脉诀刊误集解

    见《脉诀刊误》。

  • 字义镜新

    一卷。清王廷鼎撰。王氏生平著述,参见《说文佚字辑说》。是书旨在探求文字的古义,以许氏《说文》为据,或发掘其未竟者,或揭示其未及者。纵观全书,得失相参,有些说法纯属臆测,于古无征。是书有光绪十五年(18

  • 毛诗正变指南图

    六卷。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。重光字端羲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前有李雯序,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,故详于大而略于小。考卷首,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,丛杂无次。第一卷全录小

  • 晦庵集

    一百卷。《续集》五卷。《别集》七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朱熹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别称紫阳,徽州婺源(今江西婺源县)人。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绍兴十八年(1148)进士,授泉州同安主簿

  • 寒香阁诗集

    四卷。清邓钟岳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字东长,号悔庐。山东聊城人。康熙六十年(1721)进士第一。官至礼部左侍郎。本集是其子汝功汝敏编纂,计有古今体诗一百九十二首。其诗颇温厚和平,而材地稍弱,尚不

  • 麟书

    一卷。北宋末南宋初汪若海(1101-1161)撰。汪若海字东叟,一说号东叟,歙州(今安徽歙县)人。靖康元年(1126)为太学生,金人攻扰,应诏上书,擢高等。二帝北迁、高宗即位,迁江南经制使,监登闻检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