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卷。清于成龙(1617-1684)撰。于成龙,字北溟,号于山,山西永宁(今离石)人。顺治十八年(1661)由副榜贡生授知县。累官知府、直隶巡抚、两江总督。著有《于山奏牍》。是集皆其历任所纪。《罗城书
①十二卷。明宋之韩修,吕调元纂。宋之韩字敬斋,河南武安县人。出身进士,嘉靖四十四年(1565)任襄陵知县。才猷迥异,气宇渊宏,在任期间兴建设,息讼狱,政绩甚良。《襄陵县志》隆庆二年(1568)刻本。此
八卷。清代陆以湉(1801-1865)撰。陆以湉字定圃,号敬安,桐乡(今属浙江北部)人。道光进士,官至杭州教授。此书成于1856年,共九百条,另附续编二条,总共二十七万余字,内容广泛,涉及清及前代史实
十八卷。《乐志堂文略》四卷。清谭莹(1800-1871)撰。谭莹字兆仁,号玉生。南海(今属广东佛山)人。道光年间进士,官至内阁中书。谭莹自幼聪颖,长于辞赋,尤工骈体文,曾著有《乐志堂诗集》、《岭南遗书
十四卷。清虞楷撰。虞楷字孝思,号蓼园,里籍不详。书无序跋,也不知道作于何时。中述《周易折中》,称圣祖仁皇帝庙号,所以应为雍正、乾隆时人。其次序采用古本,大旨也主图书,而认为先天寓理于数,后天因数以阐理
四卷。清顾凤藻(生卒年不详)撰。顾凤藻,字梧生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举人。是书以宋韩元吉所刻《大戴礼记》为主,其中有错则以傅崧卿本订正。是书体例较为谨严。书前有道光元年(1821)夏文焘序,后有自序
五卷,清张鹏翼撰。张鹏翼,字蜚子,晚号警庵,连城(今福建连城县)人,贡生。出生于明末,在社会动荡不安中,他仍不废学业,锐志问学,自治严整,读《四书五经》,多有所获;其著作有《说略》、《理学入门》、《后
不分卷。清皮锡瑞(详见《经学通论》)撰。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。分为“经学开辟时代”、“经学流传时代”、“经学昌明时代”、“经学极盛时代”、“经学中衰时代”、“经学分立时代”、“经学统一时代
十六卷。清叶酉(详见《诗经拾遗》)撰。此书多宗其师方苞《春秋通论》,但稍有以违。韩愈赠卢全诗有“《春秋》三传束高阁,独抱遗经究终始”之句,即此书名“究遗”之所出,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《春秋传》苛刻之说,
三十二卷。清汪有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有典字起谟,一字订顽,安徽无为人。该书记明代忠义之士,仿太史公司马迁列传体,取名《史外》。书中所记,大半为正史所末及。议论激切,记载详慎,惟稍嫌冗杂,卷二十八标题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