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质疑

质疑

一卷。。清任泰撰。泰字阶平,江苏荆溪(今宜兴县)人。此书卷首自识云:“经术有浅深,无是非也。必谓此是彼非,非面质圣人,何以知之?故于古人传注,不敢轻疑,亦不敢轻信。”其谓不敢轻疑也不敢轻信是对的,但认为经学是无是无非的,却不对。六经中经常有以经证经而其义确然无疑者。如果漫无是非,则随便信从某一家之说就行了,又何必孜孜矻矻,反复研究呢!例如,篇中谓:“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襚,穀梁谓惠公之母。范注云:‘妾不得体君,故以子为谥’。《疏》云:‘文公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。’成风既是僖公之母,此文与彼正同,是此经的解,不烦曲说矣。乃范注又云:‘仲子卒于孝公时。’夫使卒于孝公时,阅惠公一世,至隐元年始来归赗,其说难通。而范氏必为此说者,特泥于妾子未为君则不称夫人,不称夫人则不称谥,今见成风称谥,仲子不称谥,故创为是说。不知妾母用夫人之礼,自成风以下。成风以前,妾子为君,生不夫人,死亦不谥。惠公仲子、僖公成风,一也。岂必卒于孝公之时,始不称谥哉。”任氏既有此见,则经术果然没有是非吗?显然不是这样。篇中又谓“欧公之疑系辞,特识也。易者实象,举其象与辞而一一可见诸行事,今必推之未画纯卦之前,曰四象、两仪、太极,毋乃空谈乎!凡言易者卜筮之书,亦焚书时语耳。注家必信此书为孔子作,因以筮为开物成务之要,及至言数之文,则讳言浅术,不敢用五行家言,别求艰深奥义,以冀合乎圣人弘深之旨。真所谓郢书燕说,贤声或由此起,而其实皆非书意。”这是疑系辞而信五行杂说,不是又重蹈了轻信轻疑之失了吗?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蓬莱轩舆地丛书

    见《浙江图书馆丛书》。《中国丛书综录》记为《蓬莱轩地理学丛书》。

  • 零陵县志

    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。清稽有庆修,刘沛纂。稽有庆,字伯润,江苏无锡人,举人,曾任零陵县知县。刘沛,龙山人。《零陵县志》光绪二年(1876)刻本,共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,分为:卷一地舆,其子目曰星野、疆域、

  • 痎疟论

    一卷 明卢之颐(1598-1664)撰。卢之颐字子由,又子繇,一字繇生,号芦中人,一号晋公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父卢复精通医学,颇有医名,兼通佛学。卢氏自幼得家传,又多得名师传授,曾向王绍隆学习仲

  • 归安县志

    五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李昱修,陆心源纂,陆心源详见《同治湖州府志》条目。《归安县志》光绪七年(1881)刻本,卷首为县境图。卷一至卷十三舆地略。卷十四至卷十九经政略。卷二十至卷二十三艺文略。卷二十四至卷

  • 课业余谈

    三卷。清陶炜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陶炜字宾玉,秀水(今浙江省嘉兴县)人。一生勤奋好学,善于著述。《课业余谈》是陶炜的一部杂纂之作。此书仿释名广雅之体,采辑经史中浅而易解之内容,以类编载,从天地至古音转注,

  • 诸病源候论

    见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》。

  • 搜神记

    二十卷。干宝(?-336)撰。干宝字令升,新蔡(今属河南新蔡县)人。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,以才学著称,召为著作郎。元帝时任佐著作郎、领国史,因家贫求为山阴令,后迁为始安太守、散骑常侍,干宝少时勤学苦读

  • 沈氏农书

    一卷。明涟川沈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氏,湖州府(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、德清、安吉、长兴等县)人,不知其名。《沈氏农书》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。书中包括五个部分。“逐月事宜”,为农家月令,分

  • 西泠印社全书

    七十一种,一百四十卷,卷首一卷,附录一卷。清吴隐编。吴隐曾与吴昌硕创办西泠印社。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,创办于光绪三十年(1904),地址为浙江杭州孤山,因地近西泠而得名。此书所收七十一种书

  • 诗说

    ① 十二卷。宋刘克撰。刘克,宋理宗时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信安(今浙江常山县)人。刘克在《诗经》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,《诗说》一书的体系仿效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,一诗一解,先列原文,后录诸家之说,而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