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郁离子

郁离子

二卷。明刘基(1311-1375)撰。刘基,字伯温,青田(今属浙江省)人。元末进士,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、江浙儒学副提举,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。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,因反对“招抚”方国珍而被革职。于是刘基回乡组织地主武装,镇压当地起义军。又著《郁离子》,以寓言形式,假托人物批判元末暴政。元至正二十年(1360)到应天(今江苏南京),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,独树一帜,并为之筹划用兵次第,参与机要。为朱元璋开创帝业立下汗马功劳。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,封诚意伯。洪武四年(1371)辞官。后为胡惟庸所谮,被朱元璋怀疑,忧愤而死。一说被胡惟庸毒死。谥文成。刘基为官廉直清正,功业卓著;他博学多能,通达时体,晓经史、天文、术数等,同时他还是元末明初的诗文大家,清人沈德潜在《明诗别裁》中评其诗为:独标高格,超然独胜,允为一代之冠。他生平著述很多,有《诚意伯刘文成公集》、《奇门遁甲》、《郁离子》、《多能鄙事》、《卖柑者言》、《百战奇略》等几十种。《郁离子》原书本十卷,十八篇,一百九十五条,今本仅二卷,大概为后人所合并。书首有吴从善序和徐一夔序。徐序中说:“郁离者,离为火,文明之象,言用之,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也。”说明了作者以“郁离子”作为书名的原因。书成于刘基元末弃官归青田时,篇幅短小,多为寓言,文笔犀利,富于理趣。作者假借“郁离子”之口,发表对社会政治等见解,抨击元末黑暗统治,是研究元末社会现实的很好参考书。此书原本收在《诚意伯刘先生文集》中,后人将其录出,单行于世。此外,还有《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郁离子》三卷,分装三册,明朝成化年间初刻,是书商从《文集》中录出,充作单行本售卖的。但内容未录全,只录了《文集》中《郁离子》的卷二至卷四部分,书商将卷二改为卷一,刊印售卖。至正德时,此本第二次刻印,书中记有校刻人姓名职衔等。此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。另外还有《郁离子》三卷,分装二册,此本有残缺,卷一及卷二的前三页为他人抄补之作,据《绣谷亭·薰习录》记载,此本为成化六年(1471)杨守陈序刻本。明正德年间,处州府知府林富重新翻刻此本,并在书名下题有“处州府知府林富重编”字样,此本现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。还有《郁离子》十卷本,分四册装订,因书中未记载刊刻年月,经后人推定,当为明成化、弘治或稍前的刻本,前两册用白棉纸印刷,后两册则用稻纸印刷,原不是一书,是由后人拼成的。卷内有“苏州渊雅堂王氏图书”、“济南府印”等印记。此本也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。此外,还有《刘宋二子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(嘉庆本、影嘉庆本)本、《仅约篇》本、《榕园丛书丙集》本、《子书百家》本等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魏建猷、萧善芗点校本,1983年12月花城出版社张学忠选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盦集

    十七卷。清龚自珍(1792-1841)撰。龚自珍字尔玉,一字璱人,更名巩祚,又更名易简,字伯定,号定盦,晚号羽琌山民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祖父龚提与父龚丽正均为学者兼官宦,母段驯,系段玉裁之女。因之

  • 水浒全传

    见《水浒传》。

  • 周氏丧服注

    一卷。宋周续之(377-423)撰,清马国翰辑。续之字道祖,雁门广武(今山西代县西南)人。早受业于范宁,名冠同门,号曰“颜子”。后隐居庐山,事慧远,与刘遗民、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。甚受武帝礼遇,辟为太尉

  • 古音辨 古音猎要 古音余 古音附录

    共十六卷,除《古音附录》为一卷外,其他三书均为五卷。明杨慎撰。杨慎生平见“俗言”。这几部书虽各为卷帙,但审核体例,实本一书,只因陆续写成,每得数卷,即出问世,故标目各别耳。因此各书颇多重复,如《古音猎

  • 阜城县志

    二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陆福宜修,多时珍纂。陆福宜,江苏泰兴人,监生,曾任阜城县知县。多时珍,字玉岩,号鹿卿,康熙解元,官至内阁撰文中书舍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)陆福宜任阜城县知县后,遂集邑人纂辑县志,

  • 寿金盦石刻

    四卷。清斌良书。斌良字笠耕,官侍郎,其《抱冲斋帖》己著录。此其自书。第一卷临米芾小楷《千字文》。第二卷临陈子昂、赵松雪《感遇诗》。第三卷临赵孟頫《抚州永安禅院僧唐记》。第四卷缩临《兰亭序》,并赵孟頫十

  • 蜀刻本

    八种,十七卷。佚名编。此丛书不知编者,也不著书名,所收清张琦《战国策释地》二卷,见于《宛邻书屋丛书》;唐罗隐《两司书》二卷,见于《拜经楼丛书》;清邵晋涵《南江札记》四卷,已有刊本流传。唯清王筠所著《毛

  • 周易引端

    四卷。清邵宝华撰。邵宝华字荆献,号纯斋。河南西平人。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,于象数涉猎不多。有时杂引史事证经,多不切确。如释“屯”其膏为:“君非亡国之君、臣皆亡国之臣,吾于前明崇祯见之。”释“明夷”卦“

  • 研山斋图绘集览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卷首有“退翁小序”,退翁是孙承泽别号。书中又多称“先宫保公评”之语,可能是孙承泽采掇旧文,为古来画家作传,而草创未完,其后人抄录成书,又以所画跋附缀于后,而成此书。此书记自古以来画

  • 玉堂漫笔

    三卷。明陆深(1477-1544)撰。陆深初名陆荣,字子渊,号俨山,上海人。为官曾掌翰林院印。陆深赏鉴博雅,为词臣冠,著作宏富,有《俨山集》一百卷和《南巡日录》等。《玉堂漫笔》是陆深为官翰林时记录每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