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镇江志

镇江志

①二十二卷,首一卷,附录一卷。宋卢宪纂。卢宪,字子章,天台人。官镇江府学教授。嘉定六年(1213)修,此书成于作者任上。原书已佚,后有人从《永乐大典》内辑出。此志于六朝行政沿革和职官变更记之甚详,对古宅、坟墓则详其坊巷乡都所在,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。道光间刻印此志时,刘文淇父子撰有《校勘记》二卷。有宋嘉定六年(1213)修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、清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、清嘉庆间《宛委别藏》本、清思诒堂抄本、清抄本、民国五年(1916)传抄阮元藏镇江焦山抄本、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丹徒包氏刻本、清宣统二年(1910)丹徙朱氏金陵覆刻包氏本。②二十一卷,首一卷。元脱因修,俞希鲁纂。脱因,蒙古兀罗人,亚中大夫。至顺元年(1330)十一月至三年九月任镇江路总管府总管,后以忧去职。希鲁(1279-1368),字用中,浙江平阳人,后迁居镇江。初以茂才任处州独峰书院、饶州长芗书院山长,擢庆元路儒学教授、归安县丞,历官江山县尹、永康县尹。至正十六年(1356)以儒林郎、松江府判官致仕。俞氏学业浩博,淹贯群籍,金华宋濂见其文称先辈,境内碑碣多所撰述,著有《竹素钩玄》二十卷、《听雨轩集》二十卷。此志卷首列表二:郡县表,官制表,卷一至二地理,卷三风俗,户口,卷四土产,卷五田土;卷六赋税,水,卷八神庙,卷九僧寺,卷十道观,卷十一学校,其子目四,卷十二古迹,卷十三宫室,公廨,廪禄,公役,杂役;卷十四封君,卷十五刺守,参佐,卷十六宰贰,为录事司、丹徒县、丹阳县、金坛县;卷十七司属,学职,将佐,寓治,卷十八至十九人材,方外;卷二十至二十一杂录,镇江旧志,有乾道间熊光志十卷(久已失传),有嘉定间卢宪志二十二卷,此志在乾道、嘉定二志之后。此本为转录自旧钞本,文字舛讹遗阙亦殊不少,子目小序阙失尤多,所赖《校勘记》二卷多为纲罗放失,其功无量。卷末附录嘉定志数条,《校勘记》后附录《舆地记盛》第七卷,为两浙西路镇江府属,足为后人参考之资。此志非原书,虽多阙失,但极为罕见,可视传世珍本。有元至顺三年(1332)影抄本、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、清嘉庆间《宛委别藏》本、清抄本、民国五年(1916)传抄阮元藏镇江焦山抄本、抄本、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丹徒包氏刻本、清同治二年(1863)刻本、民国十二年(1923)如皋冒氏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敦煌本毛诗故训传

    残存五卷。是卷罗振玉据法国巴黎所藏敦煌写本影印。计唐写本二卷,六朝写本三卷。唐本甲卷始于《周南·汝坟》“(王)室如毁”句,迄于《陈风·宛丘》“无冬无夏,值其鹭羽”句。乙卷始于《邶风·柏舟》《故训传》第

  • 南园漫录

    十卷。明张志淳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,江宁(今江苏省南京市)人,祖籍云南。明成化进士,官至户部侍郎。撰有《永昌二芳记》等书。《南园漫录》共十卷,书首有作者正德十年自序,自序中称:此书乃仿

  • 补注东坡编年诗

    五十卷。清查慎行(1651-1728)撰。查慎行,初名嗣琏,字夏重,后改今名,字悔余,号初白,又号查田,浙江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康熙三十二年(1703),特赐进士出身,为翰林院庶吉士。查慎行喜游山

  • 庸书

    二十卷。清张贞生(1623-1675)撰。张贞生,字干臣,庐陵(江西吉安)人。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。著有《玉山遗响》(已著录)、《唾居随录》及《庸书》。是集为其子张世坤、张世坊所刊,凡二十卷,文

  • 春秋原经

    二卷。清王心敬(详见《丰川易说》)撰。此书不录《春秋》经文,亦未论及其所载史事,惟论孔子作《春秋》的用意。全书分《讲读八法》、《通论》、《原春秋之意》、《诸儒论春秋》四篇。作者认为,孔子作《春秋》之意

  • 南田县志

    三十五卷,首一卷。民国厉家桢、吕耀钤修,吕芝延、施仁纬纂。厉家桢,民国年间任南田县县长。此地旧属宁波府,四面滨海,明代与定海、玉环,皆在封禁之列,海中十洲,以大佛头山为主,共大小一百零八岛。清光绪初,

  • 独笑斋金石文考

    初集五卷 二集八卷。清郑叶斅撰。郑叶斅,字觉,湖南长沙人。本书初集,前有郑氏自题诗,其子郑沅作序。二集,前有王闿运序。初集兼考金石,自三代至蜀汉,凡为文五十首。二集专考石刻、瓦当,自两汉至蜀汉,凡为文

  • 临安集

    六卷。明钱宰(1299-1394)撰。钱宰,字子予,一字伯均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元至正间进士,因亲老不赴公车,教授于乡。明初征修《礼乐书》,洪武六年(1373)授国子助教,以赋《早朝诗》忤旨,遣归

  • 妇人良方

    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。

  • 二槐草存

    清王翃(1603-1653)撰。王翃字翀父,号介人。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少年失学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不曾读完,仅识字而已。偶览《琵琶记》,欣然会意,自学填词,竟能合调,此后学不稍懈,既工词曲,又攻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