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雨村词话

雨村词话

四卷。清李调元(1734-?)撰。李调元字羹堂,一字赞庵,号雨村、墨庄,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进士,改庶吉士,授吏部主事。历官考功司员外郎、广东学政、直隶通永道。因弹劾永平知府罢官,充军伊犁。家居二十余年,以著述自娱。李调元治学范围广泛。其著述涉及经学、史学、语言文字、金石、音韵、书画等许多领域。蜀地撰述之富,费密以后,首推调元。他还十分留意乡土文献,广为收罗汉代以后蜀人著作,辑成《函海》一书,颇为世人所重。李调元早年即有诗名,曾作《春蚕作茧诗》,受到钱陈群赏识。时人认为其诗足以同袁枚、赵翼相颉颃。其堂弟鼎元、骥元亦有诗名,时称“绵州三李”。调元诗不假修饰,无所蹈袭,而才情横溢,俊爽清丽。李调元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所著《雨村曲话》二卷、《雨村剧说》二卷是清代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著作。《曲话》主要是讨论戏曲的词采问题,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。例如他反对曲文过分华靡,同时反对生硬与鄙俗,而崇尚本色;又如他既主张吸收古代好的语汇,又主张采用当代生活中有表现力的口语,经过融冶提炼,以形成自然而美妙的戏剧语言。《剧说》主要考证作品题材,并对各声腔的源流作了较多的介绍。其著作还有《童山诗集》四十二卷、文集二十卷、《蠢翁词》二卷、《雨村诗话》十六卷、补遗四卷、《粤东笔记》十六卷、《骨董志》十二卷、《易古文》二卷、《郑氏尚书古文证讹》十一卷、《家藏书簿》十卷、《诸家藏画簿》十卷等。辑有《全五代诗》一百卷、《蜀雅》二十卷、民歌集《粤风》四卷等。本书前三卷概论唐、宋之词。末卷论金、元、明、清之词。其书考订者多,评论者少,虽未能精核,亦可参证。且前人词话,或演为小说,或标榜成风,转不若考订为有益,其论词之处,亦间有可取。有《函海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礼乐述

    一卷。清李诚撰。李诚字静轩,浙江黄岩人,生卒年未详。嘉庆十八年(1813)贡生,官云南姚州州判,以顺宁知县终。李诚精研经术,撰《十三经集解》二百六十卷,又因郦道元著成系统记载我国水系的《水经注》,遂发

  • 仲志

    五卷。明刘天和(生卒不详)撰。刘天和,字养和,麻城(今湖北省麻城县)人。明正德年间(1508)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、提督团营,谥庄襄。多次率兵抗击外敌,曾总理河道,治理黄河,著有《问水集》等。刘天和任河

  • 金陵物产风土志

    一卷。清陈作霖作。陈作霖,参见《凤麓小志》条。南京物产并非丰富,郡志所载,近于简略。当时土贡之世,官著书时,宜其慎。私家记载。颇有所述,但较琐碎,不成篇幅,此志包罗广泛。志为五考: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食

  • 卮林

    十卷。补遗 一卷。明周婴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婴,字方叔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。崇祯十三年(1640)以贡入京,特授上犹县知县。此书共十卷,又补遗一卷,广征博引,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,共四十家。每

  • 靖康小雅

    一卷。作者不详。记载北宋末年死于靖康之变中的傅察、种师中、王禀、刘翊、种师道、何庆彦、黄经臣、刘、李若水、徐揆、孙传、张叔夜等12人事迹。南宋宗泽、张悫因黄潜善、汪伯彦梗阻而死,亦附录于后。书作于宋高

  • 爱日斋丛钞

    五卷。南宋叶某撰。此书散佚,失作者之名,唯陶宗仪《说郛》题为宋叶某所撰。书中“论先儒从祀”一条,有宋度宗咸淳年号,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。全书以辨析名物、稽考典故为主,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,如赵德

  • 所订毛诗故训传

    三十卷。段玉裁(1735-1815)撰。段玉载字若膺,号茂堂,晚年又号砚北居士,长塘湖居士,侨居老人。江苏金坛县人。清代著名的经学家,文字、音韵、训诂学家,考据学家。玉裁生而颖异,读书有兼人之资,年十

  • 繁露园集

    二十二卷。明董复亨(约1605前后在世)撰。董复亨,字元仲,元城(今河北大名)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。官至吏部郎中。外转布政司参政,未任而卒。著有《繁覆园集》。是集为董复亨诗文集。

  • 两晋南北集珍

    六卷。清陈维崧撰。维崧字其年、伽陵,宜兴(今属江苏省)人,明副榜贡生,清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生卒年未详。著有《俪体文集》、《陈检讨四六》、《伽陵文集》、《湖海楼诗集》等

  • 涌翠山房集

    八卷。清高延第(1823-1886)撰。延第,字子上,号槐西居士,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。赐翰林院待诏。著有《北游纪程》、《老子正义》、《山阳县志》等书。他主张“为学贵识见不卑,胸次不俗,性情不伪。为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