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青山集

青山集

① 三十卷。《续集》七卷。宋郭祥正(约1078前后在世》撰。郭祥正,字功父,自号醉吟先生,太平州当涂(今安徽当涂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熙宁中举进士,知武冈县佥书、保信军节度判官。官至汀州通判,摄守漳州,后弃官隐居于青山。祥正少有诗名,其诗好用仙佛语,但才气纵横,吐言天拔。梅尧臣见其诗曾叹曰:“天才如此,真太白后身也!”陆游亦称“祥正少时诗句俊逸,前辈或许为李白后身”,足见其诗文风格极似李白。其“大手曾将元鼎调,龙沉鹤去事寥寥”、“平昔偏蒙爱小诗,如今吟就谁复知”(《奠王荆公坟》)等句,可见一斑。祥正著有《青山集》,晁公武《读书志》和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均有记载,而《续集》七卷则均无记载,不知何人编次,但其诗风格确出祥正,非后人依托。《青山集》三十卷,《续集》七卷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另有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本和《密韵楼景宋本七种》。② 八卷。元赵文(1239-1315)撰。文字仪可,一字惟恭,号青山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宋亡入闽,依文天祥。元兵破河州,与天祥相失,遁归故里。后为东湖书院山长,授南雄路儒学教授。著有《青山稿》。据明焦竑《国史经籍志》载赵文有《青山集》三十一卷,但久已散佚,清初已无传本。此本系由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。共八卷。卷一、二为序,卷三、四为记,卷五为碑记、赞、跋、书后之属,卷六为墓志铭,卷七为古体诗,卷八为近体诗、词。今观其诗文,皆自抒胸臆,绝无粉饰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(自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)、《四库珍本丛刊》本,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,藏于北京图书馆;清抄本,藏于南京图书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斋遗稿

    二卷。明陈宪(648~725)撰。陈宪,字伯度,号后斋,余干(今江西余干)人,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官至贵州布政使司参议。著有《公余纪拙》,《粤江行稿》等。是集有《公余纪拙》一卷,《粤江行稿》一卷

  • 阴符经解

    ①一卷。旧本题黄帝撰,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张良、诸葛亮、李筌六家注。此书始见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,录为《集注阴符经》一卷,题太公、李筌、杨晟等十一家注,无集撰者姓名。宋人研究著录《阴符经》,据十一家注

  • 别本观古堂汇刻书

    十二种,三十五卷。清叶德辉(详见《郋园先生全书》)编。叶德辉所刻丛书均名“观古堂”,但内容各异。此丛书中所收重要著作有:宋赵汝愚《赵忠定奏议》四卷、《宋忠定赵周王别录》八卷,两书均由叶德辉编辑。赵汝愚

  • 碧筠馆诗稿

    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明凌立(约1553年前后在世)撰。凌立,字子仲,与双桥。钱塘(今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。历官刑部郎、建昌府知府。凌立少孤,事节母以孝闻。后母殁,哀痛过分

  • 四书大全要言

    六卷。清刘源洁撰。源洁字一六,河南新乡人。顺治五年(1648)举人,撰有《语录目谱》、《石居文集》、《学古录》诸书。其学出于孙奇逢,且笃守程朱之旨。《四书》之学,集大成者为朱子,《四书章句》网罗汉宋诸

  • 丹阳县志

    三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刘诰、凌焯等修,徐锡麟、姜璘纂。刘诰(?-1878),字朴卿,河南罗山人。进士,光绪二年(1876)任丹阳知县。徐锡麟,字天石,邑人。道光岁贡生,同治元年(1862)举贤良方正,孤

  • 春秋左氏传补注

    十二卷。清沈钦韩(1775-1831)撰。钦韩字文起,号小宛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。嘉庆丁卯(1807)举人,安徽宁国县训导。淹通经史,尤长于训诂考证,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春秋左传地名补注

  • 小重山房诗续录

    十二卷。清张祥河(1785-1862)撰。张祥河,字诗舲,甘肃华亭人。嘉庆举人,官至布政使、巡抚、刑部左侍郎。其人五岁入家塾,十二岁学诗,喜为古今体诗。致仕后宦迹几遍天下,历观山川名胜,辄以歌咏道其胸

  • 槜李诗系

    四十二卷。清沈季友(1652-1698)辑。沈季友字客子,号南疑。平湖(今浙江平湖县)人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副贡生。父沈棻有才名,他因而得结交当世名士。早年以诗文及制艺为人称道,曾从毛奇龄学诗。

  • 素问玄机原病式

    一卷。金刘完素(约1120-1200)撰。医经类著作。刘完素,字守真,自号通玄处士,河间(今属河北)人。人称刘河间。金承安年间,章宗征召不就,又赐号高尚先生。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,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