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便斋集
十卷。清王曾祥(约1723年前后在世)撰。曾详,字麟征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康熙末诸生。与厉鹗、金农相唱和。本集前五卷是诗,后五卷皆杂文。“静便斋”取自谢灵运“还得静者便”句,由此而命名。卷前有雷鋐撰写的《两王生小传》。所谓“两王生”,一是指王曾祥,一是指江都王世球。有清刊本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。
十卷。清王曾祥(约1723年前后在世)撰。曾详,字麟征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康熙末诸生。与厉鹗、金农相唱和。本集前五卷是诗,后五卷皆杂文。“静便斋”取自谢灵运“还得静者便”句,由此而命名。卷前有雷鋐撰写的《两王生小传》。所谓“两王生”,一是指王曾祥,一是指江都王世球。有清刊本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。
一卷。清程瑶田撰。程氏生平见“果蠃转语记”。是书专释草名,全书十四篇文章。每释一种草本植物,必据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群芳谱》等书,考辨异名,分析异同,探究源流,论定是非。所言尚颇取证于
一卷。清王先谦撰。王先谦有《尚书孔传参正》,已著录。嘉庆十二年阳城张敦仁重刊涂本《盐铁论》,附以考证,王先谦因取敦仁所刊涂本,以卢文弨《拾补》及敦仁《考证》散入正文之下;复增其乡人王启原、胡元常之说,
一卷。明顾璘(1476-1545)撰。顾璘字华玉,号东桥居士,苏州(今属江苏)人,寓居南京。弘治进士,授广平知县,官至南京刑部尚书。少负才名,与陈沂、王韦号“金陵三俊”。后宝应朱应登继起,时称“四大家
一卷。补一卷。清闵麟嗣撰,王士濂补辑。麟嗣字宾连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士濂字望溪,高邮(今江苏高邮)人。生平储书极富,刊有《鹤寿堂丛书》三十余卷,都是朴学家经史考订之作。著有《春秋世族
二卷。明游潜(约1515年前后在世)撰。游潜字用之,丰城人,生卒年不详。历官云南宾川知州,著有《梦蕉存稿》四卷等。《博物志补》补张华之书,体例略如李石所续,但不如李石书,猥杂冗滥,无有异闻,又出李石书
八卷。陈池养撰。陈池养,字春溟,莆田人。为官畿辅。道光元年,为乡人修太平、南安二陵。因思水之动,久则必变,变不为利必为害,于是采择古书,有涉莆田水利者,详加考证,辑成兹编。光绪元年(1875)刻本。共
不分卷。明朱得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得之字本思,号近斋。靖江(今属江苏)人,一作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从学于王守仁,颇精老庄之学,著有《参玄三语》、《庄子通义》、《宵练匣》、《及是书》等。《印古堂诗话
一卷。清胡清瑞撰。胡清瑞字辑五,襄城(今河南襄城)人,以进士官河间知府。胡清瑞早年学从陆王入门,晚年酷爱汉学家言而力排程朱之说。胡氏认为,四子书都受宋人所毁,而《大学》受毁尤为严重。斥责二程、朱熹名为
一卷。明何瑭(生卒年不详)撰。何瑭号柏斋,怀庆(今河南沁阳)人,宏治十五年(1503)进士,官至南京副都御史,谥文定。此书为何氏研读《素问》、《玉机微义》二书,心有所得,故著此书。共二十二篇,其主旨为
清朱素臣撰。朱素臣生平见《十五贯》条。清初戏曲作家。著有传奇约二十种,今存《十五贯》、《秦楼月》、《聚宝盆》、《翡翠园》、《未央天》、《文星现》、《锦衣归》、《万年觞》八种。其中《十五贯》、《翡翠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