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略易通

韵略易通

①一卷。明兰茂撰。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据《嵩明州志》谓兰茂字廷秀,杨林(今云南嵩明县南)人。性聪慧,过目成诵。年十三通经史,长益嗜学。赋性简淡,不乐仕进,尝额其轩曰止庵,因自号焉。所著有《元壶集》、《鉴例折衷》、《经史余论》、《韵略易通》、《止庵吟稿》、《安边条策》、《声律发蒙》等。与安宁张维齐名,一时学者宗之。年八十崇祀乡贤。又清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有“和光道人止庵编《韵略易通》成而序之”的说法,则兰茂又有和光道人之号。《韵略易通》成于正统七年(1442年)九月,晚《洪武正韵》六十七年。是书用一首“早梅诗”代表声母系统,“早梅诗”是“东风破早梅,向暖一枝开。冰雪无人见,春从天上来。”这二十个声母的音值大概是:

冰p  破p‘  梅m  风f 无v

东t  天t‘  暖n  来l

早ts  从ts’  雪s

枝t∫ 春t∫’ 上∫  人

见k  开k’  一o  向x

这二十个声母与《中原音韵》的声母系统基本相合,与现代北方话也很接近。其特点是全浊声母消失,群合于溪,定合于透,并合于滂,奉和于非,床合于穿,禅合于审,邪合于心,匣合于晓。此外,知彻澄娘与照穿床泥合一。本书分二十韵部:一东洪、二江阳、三真文、四山寒、五端恒、六先全、七庚晴、八侵寻、九缄咸、十廉纤、十一支辞、十二西微、十三居鱼、十四呼模、十五皆来、十六萧豪、十七戈何、十八家麻、十九遮蛇、二十幽楼。这二十韵部,与《中原音韵》所分十九韵部接近,只是它把《中原音韵》的“鱼模”部分为“呼模”、“居鱼”两部;“居鱼”部可能已读〔y〕。《韵略易通》还保留入声和入声韵。同一声纽之下,分列平上去入四声之字。入声韵配阳声韵,阳声韵十部,所以入声韵实际也有十部,只是没有明确独立出来。平声分阴阳,但不标阴阳之名,阴平和阳平字用〇隔开。兰书在体例上也改变了传统韵书的作法,它横列早梅诗代表声母,下隶以平上去入各字,不注反切或直音而音可自现。各字之下略加注解。这种体例为其后《十五音》等通俗韵书所采用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批评此书“尽变古法,以就方音;其凡例称‘惟以应用便俗字样收入,读经史当取正于本文音释,不可泥此’,则亦自知其陋矣。”这种批评是不公正的。这部书可能是兰氏为云南人所编的官话读本,反映的是明朝时云南官话的实际读音,对于语音史研究,是有参考价值的。本书为便应用,颇多便俗字样而不及经史音释,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云:“《韵略易通》就是现在的平民识字课本,又可以说是国音字典。他本来就不是为那高人雅士写的,高人雅士也不必苛责他。”《韵略易通》有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刊本、万历三十七年(1609年)吴允中刊本、万历四十一年(1613年)高举《古今韵撮》本。高本较善,吴本舛误甚多。另有清康熙二年(1663年)李棠馥校刊本,与《古今汇编》同刊。②二卷。题真空本悟禅师集。本悟字真空,是兰茂的同乡后学,小兰茂四十四岁。他对兰书加以校刊删改,重加编辑,而仍以《韵略易通》之名,刊入《云南丛书》之中。本悟书删去“早梅诗”,易以三十六字母作为声类标目;各字的注解也有改动;而且,在各类字音之下往往注以“某重韵”字样,据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分析,“某重韵”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反映了语音变化,如“东洪”与“庚晴”混读,反映〔ug〕与〔eg〕〔ig〕已混为一韵;“缄咸”“廉纤”与“先全”“山寒”及“端桓”混读,反映〔am〕与〔an〕已混为一韵;“侵寻”与“真文”混读,反映〔em〕与〔en〕已混为一韵;“支辞”之“知”“照”“穿”“床”“审”“禅”各母下之字与“西微”之“知”“照”母下之一部分,“穿”“床”母下之一部分及“审”“禅”母下之一部分混为一韵,反映这些字已读卷舌音。另一种是反映了该地方音特点,如“山寒”“端桓”及“先全”均有与“江阳”混读的,反映方言中〔an〕与〔ag〕有混读之字;“真文”与“东洪”及“庚晴”有混读的,反映方言中〔en〕(〔in〕)与〔eg〕(〔ig〕)有混读之字。本悟改本似仅刊入《云南丛书》中。又明方以智谓“早梅诗”是张洪阳所作。案张洪阳即张位,字明成。新建人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,武英殿大学士。所著《问奇集》中有“早梅诗切字例”。其作书年代虽不可确考,但其时代晚于兰氏,所以“早梅诗”肯定是转载兰氏的。因之,“早梅诗”为兰氏所创是可以肯定的。说见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卖菜言

    一卷,旧本题匪斋撰,不知为何人,据书中称庄烈帝为恩皇帝,疑为明代福王时人。《卖菜言》共收录了宋濂以下明代人物共六十余人,作者一一加以评论,象“律吕推步”这样的说法,书中也予以了考证,故而归之于史评类。

  • 周易考异

    二卷。清宋翔凤撰。宋翔凤字于庭。长洲人。嘉庆庚申(1800)举人,湖南知县。于经学极有研究。此书专门考证各家易注中的异文异义,大体与李富孙的《周易异文笺》相比照,并各有优劣。李书于异文搜罗详备,而宋氏

  • 识小编

    二卷。清董丰垣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丰垣字菊町,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,乾隆进士,官东流县知县。《识小编》是一部杂考之作,共二十四篇,以仪礼为主要撰述内容。全书分三部分,其一祭社,即祭地,多不信周礼,

  • 车制考

    一卷。清钱坫(1741-1806)撰。坫字献之,号小兰,又号篆秋,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人,钱大昕之侄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副贡生,官至陕西乾州州判。钱氏为清代小学家,精于训诂,著有《说文解字斠

  • 尚书问答补

    七卷。清胡嗣运撰。本书杂举经史,貌似广博,实皆支离破碎繁琐之论,无关典要,且有很多附会可笑之处。比如胡嗣运引《多方》云:“乃惟成汤,克以尔多方,简代夏作民主”,认为这就是西洋人民主说之所托。胡氏又引《

  • 二希堂文集

    十二卷。清蔡世远(1681-1732)撰。蔡世远字闻之,号梁村。漳浦(今福建)人。康熙、雍正时学者、古文家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进士。官至礼部侍郎。谥文勤。著有《二希堂文集》。此集共十二卷,卷一至

  • 乐府余论

    一卷。清宋翔凤撰。翔凤字于庭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生卒年俱不详。嘉庆举人,官知州。其精心于经学,著有《大学古义说》等。此书为论词之作,只有十六则,颇有独得之处。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,如辨古石刻〔洞仙歌

  • 笃志斋春秋解

    二卷。清张应誉(详见《笃志斋周易解》)撰。应誉究心于宋儒之学,于群经都有著述,尤深于《易》、《春秋》,撰有《笃志斋经解》五卷,《笃志斋春秋解》就是其中的一种。该书不释《春秋》全经,有所论说,就分别条录

  • 荆溪林下偶谈

    四卷。宋吴子良(1197-约1257)撰。吴子良,号荆溪,临海(今属浙江省)人。南宋理宗宝庆二年(1226)进士,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。著有《荆溪集》。此书凡四卷,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。记事、议论、考辨

  • 汉事会最人物志

    三卷。清惠栋(详见《易汉学》)撰。栋对经史诸子、稗官野乘,无不涉猎。该书以两汉正史为主,旁证各类史料,参互考订而成。卷上高帝至史岑,卷中光武至周乘,卷下樊重至徐英。记东汉人物尤详。此书为汪氏振绮堂写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