仵城
【源】 魏晋时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,居西州,北魏正始年,呼延勒为定州刺史,于定阳赐姓仵城,因住南汾州仵城县(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60里),音讹转,又为贺悦氏(6)。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以地名为姓氏,源于呼延氏。晋州稽胡,晋初赐姓呼延,居西州,后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,于定阳赐姓仵城,住南汾州仵城县。音讹转又为贺悦。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”
【源】 魏晋时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,居西州,北魏正始年,呼延勒为定州刺史,于定阳赐姓仵城,因住南汾州仵城县(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60里),音讹转,又为贺悦氏(6)。
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以地名为姓氏,源于呼延氏。晋州稽胡,晋初赐姓呼延,居西州,后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,于定阳赐姓仵城,住南汾州仵城县。音讹转又为贺悦。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”
读音:Miègā珞巴族姓氏。出自义都部落,本氏族名,以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Yěxiā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收载,“元有四川廉访使野僊普化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īnzhái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什克腾(什一亦西)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尹斋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克什克腾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读音:Sāngu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广东顺德有此姓(363)。
读音:Yèlì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或即野利氏。
读音:Zǐhuà【源】 ①韩国有子华子,因以子华为氏,见《庄子》(6,12,15,21)。②春秋时鲁国有子华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③春秋时郑国公族有子华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
读音:kù shì孝文时居官者,或长子孙以官为氏。仓氏、库氏、则仓库吏之后也。(见《汉书·王嘉传》)
读音:Chuò/Chuoh,Chw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高雄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Nāyáwù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朵歹,那牙兀氏,元太祖即位,管护卫散班,见《新元史》(399)。
读音:Jù【源】 炎帝之裔封钜之后有钜氏、巨氏、见《姓纂》(17,62)。【布】 上海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钜子,秦人墨者(17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