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伊喇

伊喇

读音:Yīlǎ

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三姓(23,63,180)。源出辽时移刺部,入金时以部为氏,至清改译为伊喇氏(23)。【变】 ①辽时称移刺,亦称耶律(23,71)。②后改姓有刘、王、肖、李、黄等氏(180)。③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福里米之妻为叶勒氏,镶蓝旗蒙古马甲五达色之妻为依勒氏(260),〔叶勒〕、〔依勒〕等似均系伊喇之异译。


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。当出自契丹族。本辽部名,入金为姓,其先乃辽之国族。《列传》伊喇氏甚众。或按:《金史·列传》伊喇氏之族不一而皆出于辽。初,辽五院人伊喇博罗为准备,任使官。金都统果克中京,辽主西走,留博罗督辎重,被掠。博罗自髡,逃于山林,皇统中辟,博罗之子敬修辽史,于是五院伊喇氏始至;又有伊喇慥,其先契丹裕噜部人;伊喇底,其先辽横帐人,二族光复来归,弃五院横帐,俱为辽宗室。三耶律其后皆为伊喇氏。惟虞吕部之称伊喇氏未详。辽后人之入于金者以契丹字书曰“伊喇”,则“耶律”、“伊喇”名异而实同也。

又按:金太宗二年,含音袭约尼、扎古雅,走之。后扎古雅率众降,是三耶律中仍有称约尼者,则辽后人之入金,不独耶律、伊喇矣。

其后,经元以至于清,融为满族,世居三姓地方。为满八旗姓氏之一。后或改为单姓刘、王、肖、李、黄等。三姓,今黑龙江之依兰县,“依兰”亦当“伊喇”之别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

    读音:ā lún高车十二姓,七日阿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读音:Máng【源】 或与茫同。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。

  • 介瓦

    读音:Jièwǎ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勒布

    读音:Lèbù景颇族姓氏。出自 “石热尼” 氏。《中国人的姓氏·景颇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lún论氏,吐蕃大姓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夷狄大姓》)▲<唐>论弓仁,吐蕃族,朔方副大使。

  • 读音:Chēnɡ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即称姓。

  • 读音:Lǔ【源】①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,至鲁公顷灭于楚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,60)。②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,见《通鉴》(242)。③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(7

  • 读音:Wěi【综】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其注云: “现代罕见姓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沙吉

    读音:Shājí【综】 藏族姓(房名)。历史上吐蕃军中姓释迦之藏人留居四川马尔康后,将其姓命为房名,以后又讹为沙吉(217)。

  • 柯拔

    读音:kē bá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柯拔氏为柯氏(12,27,60)。亦作〔柯祗〕、〔柯枝〕(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单姓“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