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出連

出連

读音:Chūlián

【源】 西秦乞伏国仁之先如弗,与出连、斯引、叱灵三部,自漠北出阴山,见《西秦灵》(12,27,60)。源出鲜卑,以部为姓(242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27,60,70,242)。②亦作〔乞连〕(7,24,60)、〔乞怜〕(62)。【人】 出连高胡,西秦乞伏述延时右辅将军(7,12,17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毕氏。又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西秦录》载:乞伏国仁之先如弗与出连、斯引、叱灵三部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“乞伏国仁之先。如弗斯引出连叱三部”——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断作“乞伏国仁之先,如弗斯引、出连、叱灵三部”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则作“其连、叱、灵三部”,似皆有所误),自漠北出阴山。因姓出连氏。乃出自鲜卑族。

西秦有出连·辅政,征虏将军;又有出连·虔,沙州刺史;又有出连·高胡,右辅将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憐

    读音:Bālián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巴琳”。

  • 读音:Huǎn【源】北魏时改和稽氏(亦作缓稽、如稽)为缓氏(7,11,12,15,17)。 【望】代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明时湖北保康有此姓(24,62),今北京有此姓。 【人】缓邵,三国时人,

  • 郗州

    读音:Xīzhōu【源】 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商陵

    读音:Shānglí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)。以所居地为氏(60,62)。【人】 商陵牧子,周时人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以所居地为氏。”未得其祥。周代有商陵

  • 读音:Shī【源】①邢州内丘县西古中丘城寺有碑云:大和上佛图澄愿者,天竺大国附庸小国罽宾小王之元子,本姓湿,见《封氏见闻记》(60,62)。②湿水,出东郡东武阳(在今山东境)入海,见《说文》(68)。

  • 读音:yòu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屠击统率右行之将,因氏(6,7)。宋邓名世按:左公子之后为左氏,则右氏亦右公子后,《元和姓纂》以为右公氏,故取屠击为证(7)。 ②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右氏,见《路史》(17)

  • 鄂拉

    读音:Àolā【综】 清满洲人(61,72,254)、蒙古正红旗(259)中均有鄂拉氏。【人】 鄂拉阿哈保、清满洲正黄旗人,乾隆末从征台湾,累功官至正红旗护军统领(61)。鄂拉噶塔布,清满洲

  • 读音:Chuī【综】 一说即吹氏(91)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、河南宜阳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河南之义马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

  • 孫都歹

    读音:Sūndūdǎ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教化,蒙古孙都歹氏。元泰定元年任镇江路彰德翼下千户所达鲁花赤,见《至顺镇江志》(399)。

  • 烏永那

    读音:Wūyǒngnà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哈拉,原为分开之意,为避免争斗而分族。遂以“乌永那”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伦春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