崩英
珞巴族姓氏。出自博嘎尔部落之父系氏族“霍得”,以户族名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珞巴族姓氏。出自博嘎尔部落之父系氏族“霍得”,以户族名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Xīzhōu【源】 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jiā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嘉父之后,以字为氏(11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晋阳(17,418)。【布】贵州黎平(358)、台湾(64,68,261)、四川彭县(354)、梓潼、山西等地均
读音:Liǎo【源】鄝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河南固始,后灭于楚,子孙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)。【变】古时蓼、鄝相通,即蓼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
读音:Wēngwú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萨灵阿之妻为翁乌氏(260)。
读音:gōng shī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,字施父,生施伯,其后以为氏(60,62)。 ②孟懿子支庶公期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公期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读音:F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Píng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瓶”云: “河南郡有瓶丘聚 (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),当以地为氏。一作 ‘缾’。”
读音:Bōlüè【综】 北魏时改拨略氏为略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44,60)。一说,后改为苏氏(7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 “后魏有拨略氏,
读音:Mò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贵池,山西之太原、阳泉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贵池市公安局提供; 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亦收,未
读音:Nǔmùqì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(3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