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Péng

彭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帝尧封彭祖于彭(今江苏徐州),为大彭氏国。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,子孙以国为姓氏,就是彭氏。二是少数民族姓氏,西羌、南蛮皆有彭氏。三是出自祝融之后。祝融之后八姓有彭姓。四是出自有商卜官。商朝有卜官名彭,甲骨文中多见。

彭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,后有徙居湖南、湖北的。秦汉时,有彭姓远迁陇西、河南淮阳。魏晋时期,今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四川、福建等省均有彭姓居住。唐时,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。宋时,彭姓迁广东。彭姓亦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分迁于河南、甘肃、山东、河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清代,彭姓徙居台湾,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者。如今,彭姓尤以湖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最多。

彭姓历史人物有彭蒙,战国时哲学家,齐人,田骈的老师。主张“齐万物以为首”,强调事物的齐一、均齐。其思想与庄子之“齐是非”说相接近。彭越,汉初将领,诸侯王,与刘邦、韩信等共歼楚军。刘邦称帝后封他为梁王。后以谋反罪名被捕,贬为庶人,被杀于洛阳。彭莹玉,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。出身农家,后入袁州慈化寺为僧。以白莲教组织群众与周子旺发动起义。彭兆荪,清诗人,有文名。清代张维屏认为他诗多“沉郁之作”。龚自珍则称赞其诗“精深渊雅”。彭德怀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。彭真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后,对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十七位。


【源】 ①颛顼帝高阳氏之曾孙犁为高辛氏之火正,有大功,命曰祝融。弟吴回嗣守其职,生陆终。陆终之第三子曰籛,为彭姓,封于大彭(即彭城县,秦置,故城在今江苏铜山境)。大彭氏即彭祖,其后别封豕韦(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)、诸稽、舟人三国。至商中期,大彭、豕韦皆为伯爵诸侯,而豕韦之裔别为韦氏,诸稽之后无闻,舟人之后自为秃姓,唯大彭一直为彭姓。商末楚灭大彭,子孙遂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②安定彭氏,出自西汉时水胡(60)。水胡亦称安定胡,世为泸水胡酋,本为匈奴治下之月氏,即羯族,入塞后与羌人杂居通婚,羌中原有彭姓,泸水胡遂有彭姓(70)。③氐族有彭氏(242)。④抱罕彭氏,出自羌人(70,242)。⑤南蛮有彭氏(60)。⑥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⑦清时湖广永顺地区土司有彭姓,始姓于明朝(72)。⑧景颇族木日氏汉姓为彭(166)。⑨彝(130)、羌(194)、土家(175)、拉祜(203,226)、蒙古(344)、瑶(225)、苦聪人(227)、白、苗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宜春(17),陇西(60,418),淮阳(261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9%,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。尤以湖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三省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49%。【人】 彭仲爽,春秋时楚令尹(7,17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辛集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藏、鲜、苗、水、壮、景颇、拉祜、土家、高山、布依、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即大彭之国。在商时为诸侯伯。”其后以国为氏。②又云: “祝融之后八姓”其中有彭姓。③又云: “陆终氏六子,第三子彭祖,建国于彭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彭祖,姓篯,名铿,始封於彭,故称彭祖。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张澍之语云: “颛顼曾孙祝融之弟吴回,生陆终,陆终子六人。其三曰篯,为彭姓,封於大彭。” 与郑说异。录以备考。)④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西羌、南蛮皆有彭姓。”⑤又据 《晋书》 注云: “安定胡水胡有彭氏。”安定在今甘肃之固原。⑥土家族之彭姓,或为蓬姓所改。“彭姓酋长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,规定凡非彭姓者,女子出嫁时彭氏酋长享有 ‘初夜权’。为了使自己女儿免遭不幸,他姓者纷纷将自己的姓改变为彭姓。蓬姓也因此由彭姓取代。”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土家族》。⑦景颇族之彭姓,为 “木日” 所改,或改为 “”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战国时有彭更,孟轲弟子; 汉代有彭弘,宛人,哀帝时为渔阳太守; 宋代有彭天益; 清代有彭端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昂格

    读音:nggé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長孫

    读音:Zhǎngsū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,见《路史》(17,26,62)。②北魏时鲜卑人姓。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。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,后改为长孙氏(7,11,12)。【望】 济阳(17

  • 读音:máng【源】 原非汉族之姓。茫蛮原关南种(云南关索岭之南,称关南)其君以茫为号,因以为姓,见《唐书·南蛮传》(60,62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、香港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茫端臣,宋时承议郎(15

  • 读音:Fá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逢門

    读音:Féngmén【源】 夏时炎帝之裔逢门之后(17,60)。【变】 或作〔逢蒙〕、〔蠭门〕、〔蠭蒙〕(17)、〔逄门〕(12)。【人】 逢门子豹,汉时人,著有兵法,见《汉书》(6,12,17)。历

  • 东郭

    读音:Dōng guō东郭姓主要来源于地名。春秋时,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都城临淄外郭城东门一带,称东郭大夫,其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。东郭氏望出济南郡(今山东临淄)。东郭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魏国贤士东郭顺子

  • 望都

    读音:Wàngdū【综】 晋时有望都公,见《晋书》(21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据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 注云: “将作大匠望都公、靳陵,坐温明、徽光二殿不成,皆斩于东市

  • 阿拉克塔

    读音:Ālākètǎ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(哈一作喀)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哈喇、乌苏齐、巴汉台地方。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

  • 阿魯剌

    读音:E-lǔlā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咬咬,阿鲁剌氏,嗣广平王,元至正中降河南省平章,后迁辽阳行省左丞相,又改甘肃左丞相(399)。

  • 读音:Chú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