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ì

暨姓源于封地名。大彭之裔封于暨,因此为姓。

暨姓早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活动。

暨姓的历史人物有三国时吴国官员暨艳,由同乡张温推荐入朝,历官选曹郎、尚书。为政勤勉,见郎署很多人不称职,就审核弹劾。

暨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五位。


【音】 暨氏有Jì,Jí两音(17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暨(Jí)氏。【源】①颛项帝高阳氏之五世孙大彭,即彭祖,其裔封于暨(故城在今江苏江阴东之古暨阳),以邑为氏(17,60)。②暨为概姓所改,见《鼠璞》(60,62)。【望】余杭、渤海(17,60,418)。【布】湖北钟祥(388)、福建泰宁(295)、湖南攸县(283)、湘潭(373)、河北乐亭(334)、浙江义乌(277)、江西新干(400)、台湾(68,261),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暨慧景,南史刘宋时人(17)。暨用其,清时人,著《新喻县志》(23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江西之新干,福建之浦城、邵武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考》云: “大彭之裔封於暨,因此为氏。” ②又引 《鼠璞》云: “暨为概姓所改。”“”, 或作 “㮣”, 吴王夫㮣之后,以名为氏。系出姬姓。后避仇改为既、暨。是既、暨二氏或同源。

三国时吴有暨破,官尚书; 晋代有暨逊; 南汉有暨彦,官指挥使; 唐代有暨佐时,后改为姓周; 宋代有暨陶,元丰进士第一; 明代有暨文,天顺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昂吉爾

    读音:Ángjíěr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姓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元史·列女传》云:“哈喇布哈妻托克托鼐,昂吉尔氏”;又,《萨奇苏传》:“世祖即位,以萨奇苏为北京宣抚,赐宫人昂

  • 读音:xiāo【源】 见《正字通》(86)。《左传》郑有行人良霄,《史记·楚世家》是谓霄敖。其后人以为氏(60,62,63)。【布】 北京(91)、台湾嘉义、台北(68、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

  • 那克塔

    读音:Nākèt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郭络罗(一作郭啰罗)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佟氏(180)。②清驻防索伦正白旗中有那喀他氏,世居呼伦尔(260),又,清满洲镶黄旗中

  • 哈忒乞歹

    读音:Hàtèqǐdǎ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433)。

  • 读音:Jǐ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其注引 《新编千家姓》云:“现代罕见姓。”查《新编千家姓》并无“儆”姓,疑乃“警”或“憼”之讹,姑收录以备考。

  • 烏永那

    读音:Wūyǒngnà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哈拉,原为分开之意,为避免争斗而分族。遂以“乌永那”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伦春族》。

  • 尸利

    读音:Shīlì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唐书》收载,“唐有尸利鸠摩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公巫

    读音:gōng wū【源】 春秋时鲁大夫公巫召伯之后,以官为氏(17,60)。一作公巫召伯仲(7,24,26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曰: “鲁大夫

  • 读音:Xiū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或是古掌膳羞之官者,其后以为氏(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mò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(64)、河北新乐(62)、山西太原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默思道,明时新乐人,嘉靖中陕西扶风县丞(21,24)。现行较罕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