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孫
【源】春秋时秦下大夫杨孙,为穆公戍郑,密谋取郑,事觉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7)。 【人】杨孙皓,秦始皇时大夫(9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杨,晋邑也。其先有食于杨者,犹藏孙然。” 杨邑,当在今山西洪洞。此以族系为氏。
一作“扬孙”。
秦始皇时有杨孙皓。
【源】春秋时秦下大夫杨孙,为穆公戍郑,密谋取郑,事觉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7)。 【人】杨孙皓,秦始皇时大夫(9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杨,晋邑也。其先有食于杨者,犹藏孙然。” 杨邑,当在今山西洪洞。此以族系为氏。
一作“扬孙”。
秦始皇时有杨孙皓。
读音:máng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②元时忙哥撒儿,封兖公,其后以为氏(60,62)。今浙江象山有忙姓,系元时南迁蒙古人后裔,见《浙江通志》。③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宋岳寨(158,160
读音:Guǎng【源】 ①古邝国之后有邝氏(8,60,62)。②侗族有此姓。【变】即旷(60)。【望】庐江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广东、湖南等省多此姓,二省邝
读音:chì lǘ与“叱吕”同。
读音:Tǔbùlā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(161)。
读音:Duò/Duoh,Dw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
读音:jiāng lǘ将闾氏,《汉书·艺文志》:将闾子,名菟,著书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复姓》)
读音:zhé lóu折娄氏,本鲜卑,随魏南徙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读音:mǐ qín【源】 唐时党项族以姓别部,有米禽氏(7,11,17,60)。党项,羌人一支,南北朝时散处今青海东南部和四川松潘以西地带,唐时大部分党项人迁到甘肃、宁夏、陕北一带,北宋时建立以党项羌
读音:Fēiliá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解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源于赢姓,为赢姓十四氏之一。”蜚,或与“飞”通;蜚廉,当同“飞廉”。参见“飞廉”条。
读音:Pénɡjiā【综】 清镶白旗包衣铺副穆尔萨之妻为彭佳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