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jiǎ

【源】 ①相传为商王太甲(一作大甲)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9,60)。②炎帝之裔潞子之附属甲氏,后灭于晋荀林父,其子孙遂以国为氏(17,62)。潞,春秋时赤狄之国,故城在今山西潞城东北,甲氏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河北鸡泽境。③春秋时郑大夫石甲父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9,15,60)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)、《姓觿》(17)把郑大夫石甲父误作甲石父和甲丕甫。④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有甲氏(7,17,60)。⑤春秋时晋公族有甲氏(17,62)。⑥清四川明正土司辖木雅,藏族,氏族姓为坚赞,后改姓甲(436)。⑦壮族姓。【望】 荥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甲叔,春秋时楚国大夫,见《淮南子》(17)。甲聪,明时河北邢台人,宣德中序班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固安、围场,山东之昌乐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,河南之卢氏,湖北之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或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子姓。《风俗通》‘太甲之后’。” (按: 商人之道,以实不以文,故命名无义,死亦无谥。自太甲至帝乙纣辛,几四十世,惟以十日命,生之与死皆以是。己之所称、人之所呼亦以是。逮周生有名,死有谥; 望以义名,死以义谥; 望曰昌、曰发,死曰文、曰武。微子启、微仲衍、箕子比干,皆周人也。故去其甲乙丙丁之类,始尚文焉。此以名为氏。)②又注云: “郑大夫石甲之后。”“石甲”,《姓氏考略》 引作“石甲父”。③或系出芈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 云: “楚公族有甲氏。” 望出荥阳。

晋代有甲吉; 明代有甲良; 又有甲聪,鸿胪寺序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ū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233)。【人】 铢炫,明时德兴人,弘治中举人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康熙字典》亦收,其引

  • 读音:Níng【源】 ①系自嬴姓。宁氏与秦同姓。秦襄公曾孙谥宁公,支庶因以为氏(15,21,60)。②宁、甯本一姓,春秋时卫大夫甯俞之后(10,21,60)。③清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、宁佳氏等后均有改为

  • 读音:Pò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北京、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fēng取山峰为氏,山西有之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,湖北之武汉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临汾、长治、忻州,安徽之临泉,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作“

  • 北宮

    读音:Běigōng/Peikung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成公之曾孙括,世为卫卿,以所居北宫,别为北宫乐(7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齐国有北宫氏(26)。③东汉时青海湟中义从胡人有北宫氏(

  • 展與

    读音:Zhǎny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展舆氏。” 当为“展舆氏” 之讹,盖“舆”、“與 (与)”形近而讹误。

  • 读音:Tuàn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Xué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7,9,12,15)。出自学校官者之后(60,63)。【望】东鲁(17,418),东吴(261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河北卢龙(289)、江苏武进(314)、

  • 馬揚

    读音:Mǎyáng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七捏保之妻为马扬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dǎo山西阳曲有岛氏,因避居岛屿而为姓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岛,姓,明弘治举人岛璞。(见《正字通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