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Luó

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于妘姓,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。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,史称“祝融八姓”。周朝时,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,建立罗国,后为楚国所灭,其后人遂以“”为姓。二是改姓。北魏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、叱罗氏改为汉字单姓罗。清代爱新觉罗氏也有人改姓罗。

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。罗国被灭后,一部分逃往四川,一部分逃往湖南。逃往四川者又有一支迁入贵州。逃往湖南者在历史上有一支迁往江西,还有两支迁居广东。另外,罗国亡国后,还有部分人从云南迁往湄公河下游。唐朝时,罗姓有人入闽,定居于福建。清代,罗氏向台湾迁徙,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(印度尼西亚)等。如今罗姓主要分布在四川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贵州和湖北等省。

罗姓历史人物有罗裒,西汉时成都大商人。在长安、巴蜀经营商业,几年之间,集聚钱财达千余万。罗隐,唐文学家。工诗善文,作品充满愤懑之情,同情人民疾苦。其诗多用口语,流传较广。与罗邺、罗虬合称“三罗”。擅长杂文,笔锋犀利,所著《谗书》较有名。罗邺,唐诗人。一生落魄,纵情诗酒。擅作七律,多怨愤之作。与方干、栖白为诗友,与族人罗隐、罗虬合称“三罗”。罗贯中,元末明初小说家。传为施耐庵弟子,撰有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《隋唐志传》《三遂平妖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。罗荣桓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,十大元帅之一。他参与指挥过辽沈战役,平津战役、对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。

罗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七十五位。


祝融之后,妘姓国,初封宜城,徙枝江,周末居长沙。汉有梁相罗怀,襄阳记有罗蒙。(见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)

罗氏,子爵,熊姓。一曰祝融之后,妘姓,初封宜城,徙枝江,为楚所灭。周末居长沙。又叱罗氏改为罗氏。五代有罗绍威。望出豫章、长沙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颛顼后,封于罗,今房州也,子孙以为氏。(见《姓氏急就篇》)破多罗氏、斛瑟罗氏、叱罗氏,皆改为罗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▲<后魏>罗结,代人,太武初为侍中。<五代吴越>罗隐,新城人,诗人。<明>罗贯中,小说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)。【布】 河北乐亭(334)、台湾台中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江西之余干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《姓

  • 甲父

    读音:jiǎ fǔ【源】 古诸侯有甲父国,见《姓考》,昌邑(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)有甲父亭是其封城,后以国为氏(6,7,12,17)。【人】 甲父祖,汉时侍御史(6,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

  • 襄隰

    读音:Xiāngxí【源】 姜姓之别,见《潜夫论》、《希姓录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希姓录》 收载,其注云:“源于姜姓。‘姜姓之别’。”未道其祥。

  • 读音:chú【音】 亦音Xú(24,26)。又,今安徽蒙城地区音迟(Chí)(303)。【源】 ①古有国(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),羿本国名,以国为氏(17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季公&#x

  • 師宜

    读音:Shīyí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

  • 達實密

    读音:Dáshímì元代蒙古族姓氏,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元代著名诗人“萨都拉·达实密氏”或谓“萨都刺,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”。则达实密一作“答失蛮”,其先为西

  • 读音:Fēn《姓氏词典》 引曹玉林、鄂木尔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秀山

    读音:Xiùshān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。此姓系武清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Mà【源】 其先原姓马,清雍正时下令改姓骂,世代沦为贱民,居山东(91)。【变】①亦俗作〔罵〕(252)。②民国初添人旁为傌(91)。【布】辽宁沈阳有此姓(25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

  • 越質

    读音:Yuèzhì【源】 越质,鲜卑一部落之名,聚居平襄,其酋叱黎时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,至其子诘归率众降于乞伏乾归。故系以部名为氏(70)。【变】①亦作〔越质诘〕(6,12,19,27,60)。②后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