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ián

【源】①陆终第三子惠连之后有连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齐大夫连称之后有连氏,见《左传》(6,7,12,17)。③春秋时楚有连尹、连敖等官名,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(60,62)。④鲜卑人姓,见《汉书》(60,62),或系鲜卑赫连氏所改(17)。⑤北魏孝文帝时改是连氏为连氏(11,12,60,70)。⑥高车族姓大连氏后改为连氏(60,62)。⑦满(344)、蒙古(344)、台湾土著(6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冯翊(7,17,418),上党(12,60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8%。尤以河南、四川、福建等省多此姓,三省连姓约占全国汉族连姓人口58%。 【人】连总,唐时福州府闽县人,咸通九年及第,善作赋(21)。 【它】日本占领台湾时期,台湾连姓曾被迫改用莲沼、莲本等日本姓。莲字中仍有连字。1945年,台湾光复后,仍恢复连姓(65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魏县、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苗族、壮族、傈僳族、土家族等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《左传》 齐大夫连称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出陆终 (第)三子惠连之后。” ③其又注云: “楚连尹、连敖皆官。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。”④又据《汉书》 云: “鲜卑有连氏。” ⑤郑樵又注: “是连氏改为连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亦注: “是连氏、太连氏皆改连氏。” 望出上党。

宋代有连文凤,三山人; 明代有连均,永乐进士,江西布政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綽囉

    读音:Chuòluō【源】 ①契丹人姓,即达呼哩氏(24,60)。②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绰络〕(260)。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黑色之妻为卓罗氏(260),〔卓罗

  • 读音:Gā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黄帝生少昊,少昊生该,该曾任金正(为古制五官之一),即蓐收(60,62)。其后有该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

  • 迦叶

    读音:jiā yè西域天竺姓。(见《唐书》)

  • 读音:gài吴王弟夫概之后。(见《路史》)▲〈五代吴越〉概齐物,杭州人,道士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㮣”引《路史》云:“吴王弟夫㮣之后。 亦作‘

  • 博爾津

    读音:Bóěrjī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阿巴噶克鲁伦(23,63,180)。【变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阿尔赛之妻为博尔金氏(260),〔博尔金〕似即博尔津之异译。【人】 博尔津巴扎尔,清正白旗人,

  • 读音:Mán【源】 ①帝鸿(即黄帝)之后(8,60,62)。②本为瞒姓,省目为㒼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③宋时辰,沅州蛮种有此姓(7,24)。一说,《说文》中蛮音㒼,

  • 纥突陵

    读音:hé tū líng与“纥突邻”同。

  • 读音:Fèn【源】 ①高辛氏时八元之一伯奋之后(7,12,15,17,60)。②系自芈姓。楚司马奋扬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楚公族有此姓(8,60)。【望】楚郡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

  • 读音:Jù【音】 又音炒(Chǎo)(17)。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变】 一作〔㷅〕(17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人】 焣子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(11,17,26)

  • 額木特理

    读音:Émùtèlǐ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