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诗词古文>和凝生平

和凝生平介绍

和凝(898-955年),五代时文学家、法医学家。字成绩。郓州须昌(今山东东平)人。幼时颖敏好学,十七岁举明经,梁贞明二年(916)十九岁登进士第。好文学,长于短歌艳曲。梁贞明二年(916)进士。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,工部侍郎。后晋天福五年(940)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入后汉,封鲁国公。后周时,赠侍中。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、辨雪冤枉等事,著为《疑狱集》两卷(951年)。子和(山蒙)又增订两卷,合成四卷。>>查看和凝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(914),明经及第。二年后,再登进士第。后梁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,便聘他为府中从事。和凝在郓州府中从事时,正赶上后梁末帝贞明四年(918)胡柳陂(今山东濮县西南)一战,和凝所在部贺瑰也加入了战斗序列。后梁军受到前后两面夹击后随即大溃。贺瑰在护兵的保护下冲出重围逃跑,晋军在后面追赶,就在快要逃到濮州(今山东鄄城)时,跟随贺瑰的士兵全都跑光了,只剩下和凝一人紧跟不舍,后竟射中敌兵救了贺瑰一命。贺瑰逝世后,和凝不负贺瑰重托,带着贺瑰的女儿,在此后的几年里又历任邓(今河南邓州市)、洋(今陕西洋县)二府从事。

  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)四月,晋王李存勖即皇帝宝位。约在同光二年(924)春,和凝进入后唐宫中。大概在唐庄宗四年(926)和凝入为翰林学士。一日编撰诗集,将旧作录于诗卷上时,想起咸通“戕婢”旧事,百感交集,遂写《思录旧诗于卷上,凄然有感,因成一章》。

为官生涯

  天成三年(928)和凝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、刑部员外郎。与儿子一起编撰《疑狱集》。书中收集了许多情节复杂、争讼难决最终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例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学著作,对古今相关人员办案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,并为宋慈著《洗冤集录》创造了条件。此后,和凝又被转主客郎中兼权知贡举,春闱开科取士放榜时,一反其他人以往“设棘于门及闭院门,以防下第不逞者。”的做法,遂使得“彻棘启门,是日寂无喧者”。即由于她所主持的科举考试,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所以,没有一个人在贡院门前闹事。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“得人”,即称当时所录才名之士都是德才兼备的人。在此年所录进士中,和凝最看中了一个名叫范质的人,认为他有宰相之才,将来一定会继承自己而当宰相。后人称之为“传衣钵”。

  后晋初(天福二年)和凝以翰林学士、工部侍郎和凝为礼部侍郎,依前充职,六月份又晋升礼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学士。十二月,和凝又被改任尚书户部侍郎,照常为朝中做一些案头之事。

  天福六年(941)九月,和凝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和凝不负众望,巧平安从进谋反。《旧五代史·和凝传》记曰:“安从进‘以至于败,由凝之力也。’”

诗词目录

  《疑狱集》包括许多法医知识,在平反冤狱中有一定作用,为宋慈著《洗冤集录》创造了条件。

  和凝著作甚多,有《演纶》、《游艺》、《孝悌》、《疑狱》、《香奁》、《籯金》等集,今多不传。现存有《宫词》百首等。作品流传和影响颇广,故契丹称他为“曲子相公”。但他“悔其少作”,多加销毁(《北梦琐言》)。现存词20余首,大都以华艳辞藻写男女情事,如《江城子》5首等。《花间集》录和凝词20首,《全唐诗》录24首。近人刘毓盘辑得29首,编为《红叶稿》1卷,有北京大学排印本。事迹见新、旧《五代史》本传。

  另有人考证和凝,韦庄,鱼玄机同为一人。此观点争议颇多,待考。

藏书故实

喜为文,长于短歌艳曲,有文集百余卷,自为刊刻,五代私人刻书数毋昭裔和他为著名。他的刻书早于毋昭裔数年。刊刻有自著文集、《颜氏家训》等。史载“自篆于版,模印数百帙,分惠别人”。和冯道关系密切,交谊深厚。据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记载,他在秀州任职时,曾见到和凝后裔和惇家藏图籍甚多,和惇称“皆鲁公旧物,末有印记甚完”。藏书均钤有藏书印,惜没有记载,藏书数量亦不详。有《宫词》百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项鸿祚

    项鸿祚(1798~1835)清代词人。原名继章,后改名廷纪,字莲生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,两应进士试不第,穷愁而卒,年仅三十八岁。家世业盐筴,巨富,至君渐落。鸿祚一生,大似纳兰性德。他与龚自珍同时为“西湖双杰”。其词多表现抑郁、感伤之情,著有《忆云词甲乙丙丁稿》4卷,《补遗》1卷,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。

  • 董德元

    董德元(1096—1163),字体仁,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,南宋恩榜状元。生于绍圣三年(1096)。累试不第,特奏补文学。绍兴十八年(1148)中进士举,殿试时欲点为第一,以有官之故,改为进士第二名,赐“恩例与大魁等”,时称“恩榜状元”。历官秘书省正字、校书郎、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吏部侍郎。绍兴二十五年(1155),任参知政事,掌左仆射(副宰相)职权。[1] 秦桧死,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,寻被论落职。隆兴元年(1163)卒,年六十八。

  • 陈郁

    陈郁(1184-1275)字仲文,号藏一。江西临川人。陈世崇之父。并称“临川二陈”。南宋著名诗人。文学优异。卒于德佑元年,年九十二。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《随隐漫录》。工诗词。他的词婉转隐喻,但情调高亢,宣扬爱国思想,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。著有《藏一话腴》4卷,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子部杂家类。《全宋词》辑其词四首。事见清同治《崇仁县志》卷八。

  • 朱续晫

    朱续晫,字明远,平阴人。雍正癸丑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,历官贵州粮道。

  • 斌良

    斌良(1771-1847)字吉甫,又字笠耕、备卿,号梅舫、雪渔,晚号随葊,瓜尔佳氏,满族。初以荫生捐主事。嘉庆十年(1805)五月,补太仆寺主事。十月,升员外郎,充高宗皇帝实录纂修官。十一年,任盛京兵部员外郎。十二年,补任户部员外郎。十六年,升任郎中。十八年,升太仆寺卿。二十二年,升政通使。二十三年,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后调任盛京刑部。

  • 毛滂

    毛滂(1056——?约1124),字泽民,衢州江山石门(今浙江衢州)人。北宋词人。生于“天下文宗儒师”世家。父维瞻、伯维藩、叔维甫皆为进士。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,北宋元丰二年(1079),与西安(今浙江衢州)赵英结为伉俪。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“豪放恣肆”,“自成一家”。元祐四年(1089)所作《惜分飞·富阳僧舍代作别语》小词结尾“今夜山深处,断魂分付潮回去”,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”。有《东堂集》十卷和《东堂词》一卷传世。

  • 沈际飞

    沈际飞,明代戏曲理论家。字天羽,自署震峰居士,江苏昆山人。生卒年不可考。著有《草堂诗余新集》。

  • 苏庠

    苏庠(1065~1147)南宋初词人。字养直,初因病目,自号眚翁。本泉州人,随父苏坚徙居丹阳(今属江苏)。因卜居丹阳后湖,又自号后湖病民。苏坚有诗名,曾与苏轼唱和,得苏轼赏识,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。徽宗大观、政和之际,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、洪刍、洪炎、潘淳、吕本中、汪藻、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。在澧阳(今湖南澧县)筑别墅以供游憩。其后居京口。高宗绍兴年间,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,独不赴,隐逸以终。

  • 吴兆骞

    (1631—1684)清江南吴江人,字汉槎。吴兆宽弟。少有才名,与华亭彭师度、宜兴陈维崧有“江左三凤凰”之号。顺治十四年科场案,无辜遭累,遣戍宁古塔,居二十三年。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,旧日文友宋德宜、徐乾学集资纳赎,始得放归,又三年而卒。有《秋笳集》。

  • 辛文房

    元西域人,字良史。以能诗称。有《唐才子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