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诗词古文>孙锵鸣生平

孙锵鸣生平介绍

孙锵鸣(1817—1901),字韶甫,号蕖田,晚号止庵。孙衣言弟。浙江瑞安人(今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)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进士,官翰林院侍读学士,以重宴鹿呜加侍郎衔。工书。是李鸿章的房师。著有《止庵读书记》、《东瓯大事记》、《海日楼遗集》。>>查看孙锵鸣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清道光十五(1835)年中举人,二十一年成进士,入翰林。

  二十四年散馆授编修,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。二十九年,主试广西,留督学政。使车所至,发现浔州一带遍地会党,函告巡抚郑祖琛并上奏朝廷。

  三十年七月,应诏陈言,建议:“法祖宗以振因循,久委任以专责成,厉风化以兴人才,肃纪律以饬营伍。”十月,复疏劾八旗权贵大学士穆彰阿,斥为秦桧、严嵩,直声震天下,终致穆相革职,永不叙用。

  咸丰元年(1851),疏请续行日讲。二年四月,太平军围桂林,偕僚属林鹗上城守御。及围解,又值任满,假归省亲。回瑞安后奉命会办本籍团练、捐输事宜。

  六年,迁侍讲,续转侍读,擢左右庶子、侍讲学士,留原籍办团。督令瑞安、平阳两县绅民逐乡治团,防堵太平军入境,并镇压金钱会起义。

  同治元年(1862),擢侍读学士,以团练、捐输事竣,回京供职,上《朝廷根本甚匡济需人,谨陈管见疏》。二年九月,任武会试内场副考官。十月,温州绅民上京反映温处道周开锡治厘盐等捐甚苛,民不堪命,为函浙江巡抚左宗棠并上《劣员虐民酿变,请敕查办疏》。左宗棠袒护门下周开锡,复奏时反诬。为此,三年正月初二日上谕:“着即勒令休致。”当即去官归里。三月,江苏巡抚李鸿章延请留主苏州正谊书院。

  光绪四年(1878)正月,两江总督沈葆桢延请主讲钟山书院。

  五年,复主金陵惜阴书院。十三年,主讲上海龙门书院。续兼任上海求志书院史学、掌故二斋阅卷。

  十五年起,因年逾古稀,不再外出。历任瑞安玉尺,平阳龙湖、永嘉东山等书院讲席。瑞安黄绍箕、黄绍第、孙诒燕,黄岩杨晨等均为同治十二年在瑞安从学之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斗儿

    女。号素娥,正德(一五o六―一五二一)时金陵(南京)妓。画山水小景,陈沂授以笔法。更入作家之誉。闻沂入翰林,尽以平日往来诗画缄封寄与沂,上写云:"昨日个锦囊佳句明勾引,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。"其风流儒雅如此。《列朝诗集小传》、《画史会要》。

  • 徐锴

    徐锴(920~974)南唐文字训诂学家。扬州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徐铉之弟,世称“小徐”。字鼐臣,又字楚金,精通文字学,仕于南唐,秘书省校书郎起家,后主李煜时,迁集贤殿学士,终内史舍人。平生著述甚多,今仅存《说文解字系传》40卷,《说文解字韵谱》10卷。

  • 支遁

    支遁(314-366),字道林,世称支公,也称林公,别称支硎,本姓关。陈留(今河南开封市)人,或说河东林虑(今河南林县)人。东晋高僧、佛学家、文学家。他初隐余杭山,25岁出家,曾居支硎山,后于剡县(今浙江省嵊县)沃洲小岭立寺行道,僧众百余。晋哀帝时应诏进京,居东安寺讲道,三年后回剡而卒。他精通佛理,有诗文传世。据文献记载,《神骏图》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。 

  • 刘恒

    汉文帝刘恒(前202年—前157年),汉高祖第四子,母薄姬,汉惠帝之庶弟。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,封刘恒为代王,其为人宽容平和,在政治上保持低调。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。前180年,吕后一死,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,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,是为汉文帝。

  • 韩偓

    韩偓(公元842年~公元923年)。中国唐代诗人。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山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

  • 孙镇

    孙镇,字慧贞,玉田人。道光庚子进士,翰林院侍读晋墀女孙,攸县知县光燮女,范履福室。有《清风楼诗存》。

  • 夏侯审

    [唐](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)字、里、均不详,为大历十才子之一。生卒年亦均不祥,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。建中元年,(公元七八o年)试“军谋越众”科及第。授校书郎,又为参军。仕终侍御史。初于华山下购买田园为别业,水木幽闲,云烟浩渺。晚年即退居其中。审吟诗颇多,但传世甚少。

  • 湛汎

    清诗僧。俗姓徐,法名又作湛性,字药根,又字药庵,丹徒人。

  • 释宝志

    释宝志(418~514),俗姓朱,南朝梁代江苏句容县东阳镇(今属南京市栖霞区)人。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,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,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,为释门名僧。时值齐武帝施行暴政,众生苦痛,宝志为匡正时弊,巧施智谋,运用世间因果哲理,使齐武帝尤敬典礼,“永废锥刀”酷刑。据《释教会考》载:宝志心志通达,以佛教宗旨,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,皈依佛门,向善归仁,普渡众生,百姓平安。被尊为“帝师”。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“独行绝侣”。梁天监元年(502年)宝志年近花甲,到宝华山结庵,集僧讲经传教。

  • 张云鸾

    常州府无锡人,字羽臣,号泰岩。从顾宪成、高攀龙游,以经师教授里中。尝著《经正录》,力辟李贽之说。崇祯初以所辑《经书讲义》献阙下,又著《五经总类》。